•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征集>>網上展示>>服務型黨組織

    鎮江京口區:京口區區域化服務型黨建工作初探

    2014年12月17日10: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0年以來,鎮江市京口區在全區試行區域化服務型黨建工作模式,推行街道、社區“大黨委”制,實施“兩網”治理服務,創設“八聯”工作機制,搭建了社區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的有效載體,在整合轄區資源、提高社區黨建共建實效,豐富社區黨建共建文化內涵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進一步提高了街道、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能力,為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和諧社區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背景與起因

    1、區域化服務型黨建是社區黨建工作的內在要求。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單位黨員”成為“社區黨員”,社區黨建工作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僅靠幾名社區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實施管理和服務?二是針對黨員群眾個體的差異性,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如何尋求普適性、廣泛參與性的方法和載體?三是作為社區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社區黨組織如何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同時,積極履行聯系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擔負起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重任。京口區近5年的探索和實踐表明,區域化服務型黨建工作模式,可以有效破解社區黨建工作面臨的難題。

    2、區域化服務型黨建是黨建工作社會化的實踐路徑。近年來,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對社區發揮綜合服務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社區資源的相對不足和單位資源的相對豐富,對社區資源整合、統籌共建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區域化服務型黨建順應了社區黨建工作社會化的要求,為社區黨建工作從組織體制上拓展延伸、從服務功能上提升強化、從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上改進完善提供了實踐路徑,契合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時代要求和社會化發展趨勢。

    3、區域化服務型黨建是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的情況不斷出現,僅憑社區一方力量已難以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此,需要通過創建區域性黨建服務平臺,充分整合區域資源,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滿足社區居民和駐區單位的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4、區域化服務型黨建是順應新形勢、新任務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边@是我們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思路創新和方式方法轉型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區域化服務型黨建是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的必然選擇。

    內容與做法

    區域化服務型黨建是指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基本原則,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居民區黨組織為基礎,以服務社區群眾、強化社會治理為重點,以踐行黨的宗旨為根本,把服務作為根本價值取向、主要任務和基本職責,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通過組織共建、黨員聯管、活動互助等多種方式,整合利用區域黨建資源,深化黨建聯建,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服務水平。

    一、創新黨組織設置,建立區域化服務平臺

    1、推行街道、社區“大黨委”制,形成權責明確、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街道、社區“大黨委”與轄區單位簽訂《共駐共建服務協議》和《雙向服務承諾書》,推動街道、社區主動服務駐區單位,向駐區單位提供活動和實踐的平臺,為駐區單位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推動駐區單位將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為社區發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探索在轄區內開展黨員統一活動日(每月20號)、聯合黨課、黨員奉獻日等活動,推動街道、社區和轄區單位雙向服務、共同發展。

    2、建立地緣、業緣、趣緣等功能型黨組織,實現黨組織功能定位和管理方式的轉型升級。突破傳統的黨組織設置形式,按照“地緣、業緣、趣緣”的關系,組建了522個網格黨小組,每個黨小組中有8—10名黨員組成,每名黨員就近聯系服務10—20戶群眾,積極創建“網格+黨小組+網格長+網格黨員志愿者”的服務工作新機制,實現了黨組織的管理服務工作由條狀向網狀轉變。網格黨小組在做好各項管理、服務工作的同時,根據黨員的興趣、特點,開展富有特色的黨員教育活動。

    3、提升“兩網”治理服務工作,構建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的有效載體。從京口區近5年的實踐看,社區“兩網”(網格化+網絡化)治理服務模式在聽民聲、解民憂、疏民怨、辦實事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今年,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區大力實施“兩網”治理服務提升工程,并從四個方面加以完善和提升:完善組織體系,優化調整社區網格,組建好社區自治服務、街道基礎服務和區級專業服務三大服務團隊,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建設支撐體系,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社會治理服務信息平臺,建立社區QQ群、微信、微博等開放平臺,與群眾實現網上網下互動;健全工作體系,完善民情民意收集機制、惠民服務機制和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嚴格考核獎懲,從組織體系、建設標準、服務成效和社會效果入手考核服務成效。2011年11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國新辦主任王晨,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等領導先后到京口調研視察“兩網”工作,并給予高度評價。2011年至今,共接待中央政法委、中聯部、老撾國家黨政代表團及全國各地參觀學習300多批6000余人次。

    4、創設“八聯”工作機制,搭建社區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的有效載體。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區域內各類組織為基礎、全體黨員為主體,結合街道、社區兩級“大黨委”制,充分整合轄區機關、高校、兩新組織等各類資源,建立并完善了“組織聯合建立、黨員聯合管理、服務聯合參加、資源聯合利用、環境聯合治理、議事聯合推進、矛盾聯合化解、活動聯合舉辦”的“八聯”工作機制,搭建了城鄉社區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的有效載體。廣泛開展社區黨組織與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在全區結成了200多對共建對子,努力把共建單位建成黨員義工的服務點、掛鉤幫扶的共建點、調查研究的聯系點和領導下訪的長駐點。同時積極聯系、爭取上級部門單位、駐區高校在社區設立工作站、服務點和社會實踐基地等,不斷充實加強社區治理服務的基層工作力量。

    二、突出便民利民,創新服務方法

    按照便捷、高效的原則,積極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強化農村、社區、窗口服務單位的“一站式”窗口服務,認真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和服務代理等制度,提高服務效率。按照“一窗受理、快速處理、上下聯動、全程服務”的要求,依托各級黨員服務中心(站),設立便民服務代理點和志愿者服務工作平臺,方便群眾辦事。積極探索“菜單式”服務。定期開展服務需求分析,探索建立“問題讓群眾點、難題讓干部解”的互動服務機制,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內容與群眾的服務需求項目化對接。以“京口先鋒”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在社區(村)建立黨員志愿服務站。駐點服務的2000多名機關在職黨員,以社區(村)為單位,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活動,全面了解群眾的服務需求。對梳理出的服務需求進行細化分類,列出基層黨組織、黨小組、黨員個人3個層次的服務“菜單”,并根據菜單“認崗領責”,合理確定志愿服務的崗位和服務內容。同時,認真實施志愿服務動態考評機制,確保所列服務“菜單”落實到位。不斷深化“結對式”服務。在服務機制上,以區域化黨建為紐帶,以《共建服務協議》為抓手,持續開展駐區單位黨組織與社區(村)黨組織共駐共建活動。在服務路徑上,實施項目化運作,明確共建服務的事項、責任人、序時進度和工作要求。在工作推進上,每季度共建單位黨組織召開一次聯席會,研究“共建服務項目”推進工作,不斷提高“結對”服務質量。廣泛開展“志愿式”服務。全面開展“三崗三責”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推進“黨員15分鐘服務圈”建設,建立以黨員為骨干,各級各類志愿者工作站、志愿者工作室為平臺,專業義工與社會志愿者相結合的志愿服務工作體系,著力打造“京口先鋒”志愿服務品牌。組織2000多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到“認崗領責”,每年開展不少于6次累計20小時的志愿服務活動。按照區與高校簽訂共建協議,學院與街道掛鉤,院系班級與村居網格結對的辦法,在駐區三所高校中挑選577個班級直接聯系社區577個網格,定期開展志愿活動;組織動員社區無職黨員,積極開展“設崗定責”活動,在全區形成在職黨員、無職黨員、大學生黨團員三方面力量共同組成的黨員志愿服務團隊。2014年4月,在中央文明委召開的全國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電視電話會議上,鎮江市委書記楊省世在江蘇分會場以“京口先鋒”黨員志愿服務制度化為例,做了交流發言。大力探索“社會化”服務。積極順應政府與社會關系的轉變,加大各類社會服務組織的培育引導,在健康路街道氣象里社區率先建立全市首家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積極扶持壯大各類社團組織,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計興辦社團組織近400家,推動服務項目、服務管理、服務經費及設施等社會化解決,不斷拓寬公益性便民利民服務渠道,延伸社會化服務鏈條。

    三、堅持務實管用,健全服務機制

    注重務實管用、具體實在,堅持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把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制度性規定。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溝通聯系機制。暢通溝通渠道,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聲回應等制度,全面推行農村“四個一”:(一組一員、一家一檔、一戶一卡、一人一區)聯系服務群眾機制、社區“兩網”治理服務模式,積極拓展“12345”等各類為民服務熱線、網站功能作用,認真落實黨代表任期制,建成89個黨代表實體工作室和75個網上工作室,全面推進黨代表“三問三訪”(主動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做到選區黨員遍訪、開放日集中接訪、重大訴求代訪)活動。2013年7月至今,全區182名各級黨代表共接待群眾3600余人次,解決矛盾糾紛780余件,逐步構建全覆蓋、無遺漏的溝通聯系群眾機制,使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不斷完善零距離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入開展機關黨員干部“走基層、轉作風、連民心”活動,健全接訪下訪、聯系點等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推動各類資源向一線傾斜;推行以“三代三幫”(民意代言、事務代辦、便民代理,幫群眾反映訴求、幫群眾解決問題、幫群眾興辦實事)為主要內容的為民服務代理制度,落實以“先鋒承諾”為主要內容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目標承諾制度,完善基層黨組織議事規則和程序,深化黨務公開、黨員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等黨內民主制度;不斷拓展以基層黨建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為主體,各級黨建信息網站、手機黨建信息平臺、遠程教育平臺為輔助的網絡服務。著力構建科學民主的服務評價機制。探索建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評價機制。以“三級聯述聯評聯考”、“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活動為載體,圍繞基層黨組織服務意識強、服務能力強及“六有”目標,逐步建立以服務對象為評價主體,以群眾最關心、可感知、好評價的內容為主要指標,以群眾參與為重要形式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評價機制,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規范化、制度化。

    初步成效

    1、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統領能力。通過加強區域統籌,使轄區單位、兩新組織、黨員、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與服務中來,有效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通過實施“兩網”治理服務,擴大了黨組織覆蓋面,創設了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做群眾工作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2、發揮了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推行區域化服務型黨建工作,把機關在職黨員、社區無職黨員、高校學生黨員有效組織起來,把黨員的特長和能量充分發揮出來,提高了廣大黨員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

    3、有效整合了區域內各類社會資源。通過創建區域化服務型黨建工作,依托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內大型企業、單位,對區域內物質資源、人才資源、組織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為區域內的黨組織、黨員、企業、群眾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務,使區域資源得到更大程度利用,使黨組織、黨員的服務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4、進一步提高了社區治理服務水平。通過開展“兩網”治理服務,把社區黨建工作滲透到社區的各個方面,消除了治理服務中的盲點和薄弱環節,延伸了服務觸角,提高了社區治理服務水平,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思考與啟示

    1、明確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是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重要前提;鶎狱h組織要發揮好作用,前提是要明確功能定位,把握好做什么、怎么做等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黨的基層組織要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明確了基層黨組織應該做什么的問題。最近習近平同志又指出,聯系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是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是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進一步明確了基層黨組織的功能定位。為此,必須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緊扣服務、聚焦服務,在聯系和服務群眾中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2、加強黨建資源整合是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重要基礎。創建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必須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積極推進城鄉統籌、黨群工作一體化建設,大力構建上下結合、以塊為主、條塊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駐區單位、各界人士參與社區治理服務的積極作用,形成共駐共建、共治共贏的社區治理服務格局。

    3、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是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關鍵。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是創建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力量。沒有廣大黨員的積極參與,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此,創建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尤其要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充分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完善基層黨組織議事規則和程序,廣泛搭建黨群議事平臺,強化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要完善黨內關愛機制,重點做好關愛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的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使廣大黨員真正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從而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創建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構建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深入開展京口先鋒志愿服務等活動,為黨員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提供服務的舞臺。

    4、構建服務長效機制是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重要保障。區域化服務型黨建,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法、服務評價上都有了制度規范,保證了各項服務工作規范、高效和可持續地開展,提升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的科學化水平。因此,必須強化制度建設,通過系統化、易操作的建章立制工作,構建起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才能實現區域化服務型黨建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和長效化。

    5、贏得群眾滿意認可是檢驗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實效的唯一標準。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成效如何,應由群眾說了算。群眾是否滿意、是否得到實惠,是檢驗創建成效的唯一標尺。要進一步健全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的績效考核體系,提高群眾滿意度指標權重,切實增加群眾在服務績效考核評價中的話語權,真正把創建工作的評判權交給群眾,使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工作成為群眾歡迎、群眾認可的民心工程。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