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征集>>網上展示>>服務型黨組織

    網格全覆蓋 服務零距離——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推行社區黨組織365精細化服務

    2014年12月17日10: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委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核心,以服務居民群眾為根本,全面推行以“三條途徑掌握民情、六個步驟辦理民事、五種方式滿足民需”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黨組織365精細化服務,實現了保障標準化、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手段信息化,推進了北疆和諧社區建設,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夯實了基層基礎。

    一、基本情況

    東勝區總面積2160平方公里,總人口近60萬,轄3個鎮27個行政村,12個街道74個社區。共有黨組織694個,黨員12709名。

    有人管事方面。按照每200戶左右居民配備一名社區工作人員的標準,通過區直部門選派、公開招考、聘用社會工作者等方式共選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1179名。推行“三到兩強”工作制度,結合社區黨組織分類定級工作,選派228名優秀年輕干部到社區掛職,擔任第一書記、副書記或民情聯絡員等,進一步壯大基層工作力量。充分發揮市區兩級黨代表、志愿者及社會組織的作用,共同開展服務管理工作。采取專家講座、掛職鍛煉、外出培訓等形式,培育專業化社區骨干。目前,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有18名是副科級,有46個社區選派了專職副書記。

    有錢辦事方面。積極探索以政府投入為主,包聯單位和駐區單位投入為補充的經費保障機制。區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社區建設專項資金,每年為每個社區核撥6萬元黨組織活動經費,按社區在冊黨員數為每名黨員安排500元活動經費。深入開展萬名在職黨員干部下基層聯系服務群眾和“三到”活動,2013年以來,包聯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近1000萬元。

    有場所議事方面。按照“建是基礎、管是關鍵、用是根本”的原則,將社區陣地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加強各類場所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健全規范化管理制度,把社區場所建成黨員群眾教育培訓中心、社區事務服務中心、居民文體活動中心和議事決策中心,使陣地真正成為便民、利民、惠民的有效平臺。目前,12個街道活動陣地總面積達5.3萬平米;74個社區共有居民活動陣地95處,總面積達6.6萬平米。70%以上活動陣地用于居民開展各類活動。

    二、形成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會管理、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改善民生和社會治理創新、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自治區提出了推進“四大行動”、“六大工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載體。2012年,中組部省轄市街道社區“三有一化”工作座談會和自治區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現場會先后在鄂爾多斯召開,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東勝區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鵬新在東勝調研時指出“東勝區社區建設工作在許多方面為自治區加強社區建設和黨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委順應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秉承近年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結合城鎮化進程全面加快、城市人口大幅增加、群眾利益訴求不斷增多的實際,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突出網格管理、精細服務,總結形成并全面推廣社區黨組織365精細化服務法。

    三、主要做法

    將每個街道劃分為一個一級網格,每個社區劃分為一個二級網格,根據面積、居住人口狀況及管理難易程度等因素,以小區、路巷、樓宇為單位,以200戶左右居民為標準劃分三級小網格,確保每個組織、每個家庭都處于網格之中,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服務管理網絡。將每個網格作為一個黨建責任區,成立黨組織。街道2/3機關工作人員下沉到網格,網格工作人員變“坐班制”為“入戶制”,全面掌握網格內人、地、物、事、組織等情況,做到“責任到人、包干到樓、巡查到點、覆蓋到戶”,每個網格配齊黨組織書記、志愿者、信息員等,區直部門工作人員組成民生服務隊和聯合執法隊融入網格,并開展萬名在職黨員干部下基層聯系服務群眾和黨員志愿服務等活動,實行“一格多員、一員多能、一崗多責”的黨建責任捆綁模式。全面推行區域化黨建工作,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核心引領作用,通過與網格內黨組織交叉任職、建立聯席會議等制度,統籌、凝聚、整合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優勢資源,形成網格服務管理的強大合力,切實將服務管理的資源網在了格中,將居民的大事小情兜在了網中,實現了網格全覆蓋、服務零距離。

    (一)三條途徑掌握民情。社區黨組織將居民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通過“干部了解、居民反映、信息化手段采集”三條途徑,全面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一是干部了解民情。社區黨組織每月召開一次問需會,在每個網格設置一個民意征集箱。社區工作人員每兩周對網格內特殊群體入戶走訪一遍,做到“五必問”,即特困家庭生活情況必問、孤寡老人身體情況必問、失業人員就業情況必問、流動人口租房信息必問、矯正對象思想情況必問;每兩個月對網格內所有住戶、個體工商戶、企業等拉網式走訪一遍,全面掌握網格內信息;并隨時通過電話問需的形式,動態了解和掌握居民需求。如天驕街道安達社區一名網格員在走訪中發現,轄區居民楊三花夫妻兩人均無固定收入,供兩個女兒上大學,生活比較困難,便及時為她聯系了技能培訓班,并幫她找了一份物業工作,增加了她家收入。二是居民反映民情。依托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民情收集站,居民可隨時到社區或通過電話、短信等形式反映就業、就醫等服務需求,反映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區物業、衛生、停車、治安環境和鄰里關系,反映需要社區幫助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如公園街道民生社區糧庫小區11#樓安全護欄存在安全隱患,社區接到居民電話反映后,及時進行實地察看,并組織人員對150米長的護欄進行了更換,保障了居民的人身安全。三是信息化手段采集民情。建立了區、街道、社區三級信息平臺,開通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民服務專線8381365,并通過8312345區長熱線和各社區服務熱線、視頻監控、社管通、城管通、QQ群、微信群、一鍵式呼叫器等信息化手段,讓居民隨時反映需求及意見建議,讓干部及時掌握社情民意,實現社區采集民情和居民反映民情雙向互動。如巴音門克街道巴音社區居民李潔平日工作忙,聽說社區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她拿出社區便民服務卡,用手機掃描了卡上的二維碼,關注巴音社區微信公眾平臺并留言咨詢辦理準生證事項。沒想到不到一分鐘時間就收到社區回復,告訴她需要攜帶的資料,并建議辦理預約服務。她來到社區服務中心只用10分鐘便辦理了準生證,高興地豎起大拇指說“不愧是數字社區,辦事就是方便。”東勝區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一冊《民情日記》,對網格內社情民意做到“五必記”,即居民實際困難必記、居民意見建議必記、解決問題辦法必記、工作進展情況必記、居民滿意程度必記。通過三條途徑掌握民情,暢通了民情民意溝通渠道,讓居民話有人聽、苦有處訴,架起了黨群連心橋,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六個步驟辦理民事。居民反映需要社區黨組織辦理的事項,網格工作人員全部記在心間、寫在本上、落實在行動中,通過分析民情、建立臺賬、及時辦理、反饋結果、群眾評議、動態考核六個精細步驟,切實為居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第一步是分析民情。建立日匯總、周分析制度。對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每天進行匯總,每周進行分析,尋求辦理方法和解決對策。重點難點問題邀請居民代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集體討論,社區難以解決的問題及時反饋有關單位。如林蔭街道蒙欣社區木材小區屬于老舊小區,一直未安裝天然氣。社區召集居民代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召開民情分析會,共同研究討論,經多方協調,成功接通了小區天然氣,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第二步是建立臺賬。結合民情分析情況,根據辦理難易程度和輕重緩急,建立即辦件、限時件、特辦件、承諾件和代辦件五類臺賬。重點難點問題實行銷號制度,辦理一件銷號一件,辦理后實行居民簽字確認制度。如興勝街道新園社區銘鑫F區居民代表丁淑桂反映,小區樓房外墻涂料需重新粉刷,影響小區整潔美觀。社區將這一情況記在《社情民意臺帳》上,及時聯系施工隊限時進行了粉刷,并征求了小區居民的意見,居民舉手稱贊,居民代表全部在臺帳上簽下了名字。第三步是及時辦理。社區工作人員自身能辦理的事項,立即辦理;自身難以辦理的,召開聯席會議或協調相關部門盡快辦理;重大事項由黨組織提議,居委會商議,黨員代表大會審議,居民代表大會決議后組織實施,居民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如訶額倫街道都蘭社區惠民小區,由于設計問題,小區未接入大暖,使用自建小鍋爐供暖,不僅影響供暖質量而且不利于環保。社區與建設局、房管局等部門聯動,為小區新建了鍋爐房和加壓站,讓居民過上了溫暖的冬天。第四步是反饋結果。通過公開欄公示、電話告知、網絡反饋等形式,反饋和公開解決方案、辦理進度、辦理結果,讓居民隨時掌握辦理情況,行使知情權和監督權。如巴音門克街道康和社區設立了“民情回音壁”,及時回應居民訴求,公開社區事務,接受群眾監督。第五步是群眾評議。建立了述職制度,社區黨組織書記代表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工作站每半年向黨員和居民代表述職一次,接受黨員和群眾評議,參會人員現場測評打分,并可現場質詢。街道領導當場點評,肯定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方向和要求。在一站式大廳服務窗口安放電子評價器,居民直接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服務質量、辦事效率等進行評價。如幸福街道聞鶯社區于2013年12月18日組織轄區居民就社區服務情況進行述職評議,并進行了滿意度測評,居民對社區服務滿意度達到了99%。第六步是動態考核。街道黨組織每年對社區進行一次量化考核,社區每月對工作人員進行一次評定,年終匯總。建立了全區綜合考核評價管理系統和“數字城管”監控平臺,對街道社區服務管理情況進行日常監控,并定期通報,體現了考核的時效性、科學性、針對性。考評結果作為社區黨組織星級管理、改進工作、評價干部的重要依據。通過六個縝密步驟,使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工作人員敢承諾、辦實事、抓落實,確保居民的事“件件著落看得見、事事回音聽得清”。

    (三)五種方式滿足民需。社區黨組織將居民按年齡、收入高低、健康狀況、職業情況等進行精細分類,根據居民的不同特點,創新“組團、數字、代辦、預約、錯時”五種精細化服務方式,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如民族街道新建社區將轄區居民按年齡大小、收入高低、健康狀況、職業情況等分為8大類30小類,根據居民的不同特點,提供106項個性化人性化服務,滿足了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一是組團服務。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網格內所有工作人員組成服務團隊,形成服務合力,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隱患排查、法律咨詢、就業援助等優質服務。如興勝街道新園社區楊家渠附近居民反映日常購物不方便,且流動人口較多,有強烈的就業再就業意向。社區聯合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商務局,征求居民代表意見,在附近開設了早夜市,實行居民自治,方便了居民購物,得到了居民的認可。二是數字服務。建立了數字黨建、人口房屋、民情信息、電子監察、物業管理五大管理系統,提供遠程教育、便民繳費、健康干預、居民熱線、社區在線、居民郵箱等信息化、精細化服務,使社區服務更快捷高效。如建設街道橋西社區濱河灣小區一巷內路面破損,并有垃圾亂堆放現象,網格員走訪發現后,第一時間用“社管通”將這一情況上報到網格化信息系統,社區及時協調相關部門維修了破損路面,清理了垃圾。三是代辦服務。按照“專人受理、全程代辦、按時辦結”的要求,居民提供申辦材料,社區干部隨時受理,全程代辦,限時回復,簡化辦事程序,節省辦事時間。如紡織街道興業社區開通“小秘書”代辦平臺,為殘疾人、貧困戶、低保戶等提供代辦服務。轄區殘疾居民解之榮聽說社區有代辦服務,將材料遞交社區后,社區干部幫他代辦了殘疾證,并送到了他家中。四是預約服務。公布預約服務項目和服務電話,居民通過“預約單”和“預約電話”預約服務。社區工作人員全天候接受預約,及時答復,使社區服務更加人性化。如交通街道新村社區怡馨花園小區一對新婚夫婦,女方懷孕,行動不便,男方因工作繁忙無法在工作時間到社區辦理準生證,得知社區預約服務后,通過撥打社區的預約電話,社區干部在預約時間為其辦理了準生證。五是錯時服務。社區工作人員工作日內正常上班,上、下午下班后輪崗延時服務,周六日輪值服務,確保不出現空崗無人現象。如富興街道陽光社區推行“8+3、5+1延時工作制”,每天8小時外增加3小時工作時間、5個工作日外增加1個工作日,實現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不斷檔,讓居民下班或節假日也能享受優質社區服務。通過五種精細化服務,為居民提供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四、初步成效

    (一)解決了居民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居民得到了更多實惠。通過在網格內收集社情民意,并科學決策,促進了全區難點焦點問題的妥善解決。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舊城區改造提升、城市建設清違治亂、政府性債務化解、民間借貸化解“五大攻堅行動”,推進宜居宜業避暑休閑城市建設、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圍繞房地產業、物業管理、就醫入學、平抑物價等十個方面,開展了十大專項整治行動,著力解決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扎實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如加大力度解決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業創業問題,完善了市場準入、金融服務、技能培訓、稅費優惠等創業扶持政策,建設了一批創業示范街、創業孵化基地,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截至目前,社區干部上門了解民意448817次,接到居民反映問題15416次,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民情12652件(次)。為大學生、復員軍人、轉移農民、城鎮待業人員等提供就業崗位33833個,新增就業8935人,開展各類培訓9896人次。

    (二)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社區黨組織將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網格的每個角落,把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貫穿社區黨建工作始終,擴大了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社區工作人員身入基層、心入群眾,面對面聽呼聲,實打實搞服務。截至目前,共為居民提供代辦服務2806次,預約服務2734次,在錯時服務期間辦理居民事務5659次,建立各類臺帳9700份,辦結率達到了96%,扎實踐行了群眾路線,贏得了居民的支持和認可,拉近了社區黨組織與居民的距離,筑牢了黨的基層群眾基礎。

    (三)實現了社區服務的網格化、扁平化和精細化,加強和創新了社會治理。東勝區劃分出12個街道一級網格,74個社區二級網格和498個樓院三級小網格,社區工作人員動態真實掌握網格內居民情況,及時為其提供精細服務,破解了因人員流動性大難以服務的難題,提高了社區服務的科學化與精細化水平。

    (四)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依戀感和歸屬感,推進了北疆和諧社區建設。推行社區黨組織365精細化服務,滿足了居民的需求,居民感到社區真心為其辦事,從心底里熱愛社區、擁護社區。如圍繞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各街道社區組建健身舞、吹拉彈唱等各類文體隊伍214支,長期參與活動人數達到10000多人,讓居民在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的過程中幸福感不斷提升,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各類活動,社區已逐漸成為居民幸福生活的大家庭。

    五、工作啟示

    一是格在網中劃,變“條塊分割”為“無縫對接”。社區黨組織365精細化服務,以網格化為載體,以精細化為手段,將區域劃分為若干網格,實現了街道、社區、樓宇三個層面區域的無縫對接,確保了每個單位、每個組織、每個家庭都處于網格之中,破解了過去有“管不到”盲區的難題,實現了社區服務的全覆蓋、無死角。并將每個網格作為服務的基本單元,建立網格黨組織,將街道和政府職能部門承擔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最大限度地融入網格,進行最優配置,提供精細服務,實現了服務資源和服務對象的無縫對接,達到了服務效能的最大化、最優化。

    二是人到格中去,變“群眾上門”為“干部下沉”。社區黨組織365精細化服務,充分發揮了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凝聚、整合了網格內各類優勢資源,形成了強大合力。社區工作人員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強化群眾觀念,把居民需求當作“第一選擇”,把居民利益當作“第一考慮”,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樓宇“總理”的角度謀劃社區發展,以居民“管家”的角色搞好社區服務,從征集居民意愿、辦理過程邀請居民監督到事后接受居民評價,讓居民全程參與社區服務,將居民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準,凸顯了居民的主體地位,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扭轉了過去社區居民不關心居事、社區干部拍腦門子定事、社區黨組織等人上門辦事的局面,形成了人往網格走、勁往網格使的社區精細化服務機制。

    三是事在格中辦,變“管理為主”為“服務優先”。社區黨組織365精細化服務,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以居民滿意為落腳點,以“只有居民沒想到的、沒有干部做不到的”理念,在社會結構、組織形式、利益格局等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打破體制機制、思路和方法瓶頸制約,將社區服務細化成一套簡便易行、清晰明了的流程,采取程序化、制度化的方式把居民的事情在網格中辦好辦實,且創新五種精細化服務方式,加強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促進了社區黨組織與居民群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切實提高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益事業和社區公共事務的積極性。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