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征集>>網上展示>>服務型黨組織

    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如皋市健全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長效機制的實踐做法

    2014年12月17日10: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這既是對基層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也是對下一階段工作的明確要求。江蘇如皋探索建立“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在“劃網格”的基礎上“筑支點”,將黨組織建到群眾的家門口,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持續加快,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等為鮮明標志的各項改革,極大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也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了新要求、新形勢、新變化。

    1. 創設黨員中心戶是適應黨群關系新要求的迫切之舉。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當前,農村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地區間流動日益頻繁,離土離鄉、經商務工的日益增多。一方面,少數黨員主體意識弱化,先鋒作用發揮不明顯,存在“各種各的地,各管各的田”現象;另一方面,部分黨員致富能力強,有服務群眾、彰顯先進,實現自我價值的意愿,但又缺乏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平臺和載體。在這種形勢下,基層黨組織迫切需要創設一種分散型、多樣型、綜合型的服務載體,既充分發揮黨員個人的先鋒模范作用,又極大地密切和維護黨群關系。

    2. 創設黨員中心戶是適應經濟轉型新形勢的創新之舉。隨著農村經濟的提速發展,林、牧、漁、工、商等產業逐步從傳統農業中分離出來,出現了基地、大戶、聯合體、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個體私營企業等經濟實體。而傳統的“鎮級黨組織—村級黨組織—黨支部—黨小組”四級管理架構,側重于行政管理,不能滿足服務相對復雜經濟管理的需要。在這種形勢下,創新構建一種靈活、小型、多元的服務單元,既是外部形勢所需,也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自身發展的需要。

    3. 創設黨員中心戶是適應社會管理新變化的務實之舉。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管、收、批”的管理型政府加快向“扶、幫、帶”的服務型政府轉變,村級黨組織服務人群越來越廣、服務事務越來越多。目前我市所有的村(社區)均達到黨總支建制標準,12個村(社區)達到黨委建制標準,但村干部的數量并沒有隨之擴增,“事多人少”成為眾多村級黨組織面臨的實際問題。同時,由于區劃調整后客觀上增加了鎮級的管理半徑,較邊遠區域的群眾進鎮辦事的路程更遠、難度加大。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有效整合無職黨員、黨員創業能手、入黨積極分子等現有力量,建立靈活機動的服務隊伍,成為基層黨組織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二、措施和做法

    我市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契機,建立健全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長效機制,努力實現服務力量最大化、服務體系網格化、服務功能多元化、服務機制常態化。

    一是以黨員為主體,實現服務力量最大化。最大化地整合基層綜治維穩、民事調解、文化建設等領域的黨員,將分散的、自發的力量集中起來,打造“一綜多專”的服務骨干隊伍。一是強化能力素質。圍繞“政治素質好、身體狀況好、鄰里溝通好、服務指導好”總體要求,擇優從復員退伍軍人黨員、離退休(退職)黨員、致富能人黨員中培育黨員中心戶,同時有計劃地在年青黨員中確定“黨員中心戶”的后備人選,加以重點培養和鍛煉,著力打造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中堅力量。二是強化分類培育。按照“因人制宜、展現特長、發揮優勢”的原則,著力培育“五型”黨員中心戶(即從善經營的能手黨員中培育“帶民致富型”,善協調的黨員中培育“村務協管型”,有威信的老黨員、老干部中培育“民事調解型”,講奉獻的富裕黨員中培育“愛心幫扶型”,素質高的“兩新”組織黨員中培育“村企聯動型”),使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的類型更多樣、成效更顯著。三是強化培訓幫帶。創新“1+3”培訓幫帶模式(每名黨員中心戶每年參加1次市、鎮級集中培訓;建立鎮級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村黨組織、村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系黨小組長、黨小組長聯系黨員中心戶的“三聯系”制度),不斷提升黨員中心戶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

    二是以“戶”為中心,實現服務體系網格化。按照“以點帶面、連線成面、點面結合”的思路,以“黨員中心戶”為中心,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網格化服務體系。一是打造靠前服務的“支點”。按照“居住相鄰、從業相近、易于集中、便于活動”的原則,根據各村(社區)黨員總數和村民戶數合理設置,一般1-2個村民小組劃分一個網格,設立1個黨員中心戶,形成“網格+黨員中心戶”工作模式,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實現服務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目前,全市已培育6074名黨員中心戶,形成對8518個村民小組黨員群眾的全覆蓋。二是打造輻射引領的“核心”。要求每名黨員中心戶聯系3-5名骨干黨員,黨員中心戶與骨干黨員共同聯系10-20名黨員群眾,建立以黨員中心戶為核心、骨干黨員為延伸的輻射型組織架構,真正做到“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目前全市各村(社區)都能實現“兩個1”的目標,即1公里內有聯系的黨員中心戶、10分鐘內找到聯系的骨干黨員。三是打造資源整合的“重心”。將黨員中心戶的培育與四套班子領導掛鉤聯系基層“十個一”、市級機關部門“雙聯雙助”、機關黨員干部“三解三促”等掛鉤幫扶工作結合起來,讓黨員中心戶當好參謀和助手、讓機關黨員干部成為后盾和助力,使黨員中心戶成為承接資源、整合資源、放大資源的“重心”,充分激發內力、借助外力、增強合力。

    三是以載體為支撐,實現服務功能多元化。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要求,創新貼近基層、彰顯實效的載體平臺,實現服務功能的多元化。一是提供“標準化”服務。明確了黨員中心戶“五大站”的基本職責(政策宣傳站、民意收集站、矛盾調解站、致富加油站、民生服務站),要求鎮(區、街道)建立“一戶一檔”,記錄黨員中心戶的履職情況,加強跟蹤管理,確保“規定動作”不打折扣。二是提供“一站式”服務。按照“五有”標準(有“黨員中心戶”戶牌、有“亮身份、亮承諾、亮成績”公告欄、有基本便民服務工具、有便民服務卡、有服務檔案記錄),幫助黨員中心戶完善軟、硬件設施,切實將服務重點從“工作場所”轉向“居住場所”、將服務內容由“行政服務”轉向“生活服務”、將服務時間由“8小時內服務”轉向“8小時外服務”,實現了服務時間全天候、服務內容全方位、服務對象全覆蓋。三是提供“特色化”服務。在靈活用好“一卡一本一表一單”(便民服務卡、民情日記本、群眾意見表、外出黨員聯系單)的基礎上,引導黨員中心戶結合各村的實際開展“八個一”活動,即“上好一堂微型黨課、聯系一批流動黨員、招引一個在外能人、推廣一門實用技術、提供一批致富信息、走訪一批困難群眾、協調一件矛盾糾紛、代辦一批群眾事務”,努力做好“自選動作”和“加分項目”。

    四是以制度為保障,實現服務機制長效化。把立規矩、定制度作為健全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機制的保障,著力將這項工作抓牢、抓實、抓出成效。一是建立科學選拔制度。創新選拔“三薦一公示一審核”工作流程(通過黨員自薦、群眾聯薦、村(社區)黨組織舉薦等方式進行廣泛推薦;“兩委”班子和黨員、村民代表集中進行測評公示;鎮(區、街道)黨(工)委進行聯合審查),才能確定最終人選,確保黨員中心戶素質突出、群中公認、組織放心。二是建立考核評議制度。市級層面出臺《“黨員中心戶”考核評價方法》明確考核項目,各鎮(區、街道)按照貼近實際、科學可行、簡便易行的原則制定量化考核細則,每年采取黨員群眾評議、村級黨組織考評、鎮黨委評定的方式進行綜合考評,對考評合格的黨員中心戶由鎮、村視情給予適當的活動經費補助,對考評不合格的黨員中心戶予以摘牌調整。三是建立激勵保障制度。注重精神鼓勵、政治激勵和物質保障相結合,每年評選一批市、鎮級優秀黨員中心戶予以公開表彰,優秀的黨員中心戶實行三優先(優先推薦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優先選拔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優先納入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市委組織部設立專項資金,對評審確認的市級優秀黨員中心戶,給予一定的活動經費補助。

    三、成效與反響

    1.實現了黨的工作對基層黨員的有效覆蓋。通過建立健全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長效機制,以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方式筑牢黨的工作在基層的“支點”,激發了基層黨員的責任感、光榮感和自豪感。我市江蘇美樹城黨支部構建“社區黨總支-公司黨支部-片區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服務網絡,7名黨員中心戶經營業主帶動周邊632名群眾致富,增加農民年均純收入約4000元,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黨企共建”之路;下原鎮文莊社區黨員中心戶郭杰作為社區電工,及時上門為黨員群眾提供服務,還與其父親共同建立“法治驛站”,父子協同開展矛盾調解工作。

    2.實現了黨的組織對基層群眾的有效服務。通過建立健全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長效機制,引導基層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不斷提升服務黨員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讓廣大群眾感受到“黨組織就在家門口”,“黨員就在我身邊”,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近年來,全市黨員中心戶發放服務卡8.7萬張,代辦群眾事務2萬多件,幫村招引能人近4000名,提供致富信息2萬多條。

    3.實現了黨的建設對基層工作的有力加強。通過建立健全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長效機制,充分整合基層綜治維穩、民事調解、文化建設等各領域的骨干力量,著力解決新形勢下村域范圍擴大,服務事務繁雜,管理力量薄弱等難題,實現了基層黨建工作重心下移,目前,全市已有6074戶黨員中心戶掛牌服務,實現了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全覆蓋,完善了“鎮(區、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委(總支)—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位一體”組織架構,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4.實現了黨的形象在基層社會的有力提升。通過建立健全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黨員群眾長效機制,變黨員群眾“上門求助”為黨員干部“主動下訪”,引導黨員干部在同群眾朝夕相處中增進感情、在聯系服務群眾中增強本領,真心察民情、暖民心、解民憂,提升和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形象,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近年來,基層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滿意度提高了近12個百分點,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四、經驗和啟示

    1.“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做好群眾工作的致勝法寶。群眾是最高明的老師,他們的知識和經驗最豐富、最實際、最管用。只有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緊緊依靠群眾,發揮出群眾自身的能量。如皋健全“黨員中心戶”長效機制,關鍵就是要圍繞群眾、抓住群眾、依靠群眾,既嚴格要求從群眾中“選”人,又放手讓群眾去“看”、去“評”,充分發揮了群眾的推動者、參與者、監督者作用,有效激發了群眾自身的能量與熱情,取得了良好成效。

    2.良好的工作載體是激發工作活力、推動工作落實的有力抓手。創新載體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力的保證,“貼近群眾、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是創設良好載體的關鍵。如皋健全“黨員中心戶”長效機制,就是牢牢抓住村級黨組織這個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系的結合部,把“戶”這個小載體深化、強化、品牌化,將“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工作細化、亮化、具體化,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實現了“小載體”發揮“大作用”。

    3.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是做好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重要準則。要做好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既要考慮服務主體的多元性,又要考慮服務對象的多樣性。如皋突出分類指導,著重培育帶民致富、村務協管、民事調解、愛心幫扶、村企聯動等五種類型的黨員中心戶,既能推動當前農村各項中心工作的開展,又兼顧了群眾的實際需要,更發揮黨員中心戶的個人優勢特長,實現了聯系服務群眾的自主性、便捷性、多樣性。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