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征集>>網上展示>>黨員作用與黨內關懷幫扶

    貴陽:黨員志愿服務進社區 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

    2014年12月17日10: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案例摘要】

    當前,全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如火如荼,發展迅速。各個社會群體、社會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奉獻愛心的愿望都很強烈。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成果,也是人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的結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引導它們依法開展活動。2014年3月,在“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郭明義愛心團隊”、“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中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志愿服務處處可為,要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中國夢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為學雷鋒和志愿服務活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長期以來,貴陽市委市政府將志愿服務工作放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去謀劃推動,將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通過黨員帶頭進社區,開展政策宣傳、鄰里守望、困難幫扶、就業支持、公益服務等志愿服務,帶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形成了“黨員干部走在前、人民群眾齊參與”的“綠絲帶”志愿服務格局。氣象學中的“蝴蝶效應”在貴陽每個社區得到體現,黨員志愿者的“愛心翅膀”一閃動,就能影響和帶動更多居民奉獻愛心,匯聚力量,以此聯系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贏得群眾。“8小時”黨員變為“全天候”黨員,使社區居民能“時時聽到黨員的聲音、處處看到黨員的熱情、人人看到黨員的形象”,為文明社區、平安社區、綠色社區創建凝聚了正能量,為建強基層黨組織,提升群眾滿意度提供了保障。

    同時,貴陽市還成立了志愿服務聯合會,在各區(市、縣)、鄉鎮和新型社區成立志愿服務工作站(隊),在社會團體、文明單位成立志愿服務隊,形成市、區、鄉鎮(社區)三級志愿服務組織網絡。目前,全市共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伍637支,黨員志愿者6.7萬人,帶動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伍1500余支,注冊志愿者46萬人。全市每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000次以上,參與志愿者人數達30萬人次以上。2011年12月,貴陽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稱號。2012年12月,《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2012-2020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貴陽市成為全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探路先鋒”。2014年6月,由中央文明辦、民政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等組織召開的全國共產黨員志愿服務工作座談會在貴陽召開。

    【背景起因】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新形勢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大量“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社區群眾需求多樣化多元化趨勢日益突出,新形勢下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任務更為繁重,這對黨委政府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作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大部署。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是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基礎工程,對于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基層黨組織要轉變工作方式、改進工作作風,把服務作為自覺追求和基本職責,寓領導和管理于服務之中,通過服務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近年來,貴陽市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創新社會治理的新要求和群眾工作新需要,推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帶頭服務人民群眾,帶動群眾共同服務,營造“黨員報到人人參與、回饋社會人人奉獻、服務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為打造發展升級版、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最大限度地集聚正能量。

    【主要做法】

    共產黨員參加志愿服務,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鞏固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必然要求,是發揮黨員榜樣作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貴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志愿服務工作,將其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動,形成了獨特的志愿服務品牌“綠絲帶”。

    一、突出品牌引領。貴陽市的志愿服務品牌,源于享譽全國的“綠絲帶”市民互助行動。2008年1月,貴陽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凝凍災害,全市交通、供水、供電等領域正常運轉遭遇了極大挑戰。為更好地發動社會力量開展自救和互助,貴陽市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倡導“你幫我,我幫他,大家幫大家”的服務精神,眾多私家車主、出租車司機自發地在車輛后視鏡系上綠絲帶,沿途免費搭載有困難的陌生群眾;數以萬計的市民也紛紛在手臂上系上綠絲帶,向需要幫助的市民無償提供幫助。一時間,“綠絲帶”飄揚在貴陽的大街小巷,成為家喻戶曉的城市名片。此后,貴陽市在“綠絲帶”這個大品牌下,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壯大和拓展了“綠絲帶”志愿服務領域和范圍。如今,在貴陽,參加“綠絲帶”志愿服務活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黨員干部和市民群眾的一種生活習慣。

    二、突出黨員帶動。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中,注重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逐步構建“黨員干部走在前、人民群眾齊參與”的志愿服務格局。一是堅持領導示范。市四大班子成員結合自身實際,分別深入居住地、工作地或聯系點社區報到登記,認領一個以上服務崗位,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參加社區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剛同志率先到南明區西湖社區認領了政策宣傳志愿服務崗位,帶頭開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政策宣講,其他市領導也紛紛下到基層開展宣講活動。在市領導的示范帶動下,各級黨員干部也主動深入社區,志愿幫助社區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二是堅持層層動員。由市和區(市、縣)直機關黨組織牽頭,采取集中報到或個人報到相結合的方式,分期分批組織機關事業單位黨員、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到工作地、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為轄區黨員在社區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搭建平臺。三是堅持社區落實。社區黨組織通過社區網站、宣傳欄大力宣傳,采取上門登記和網上報到的方式,向社區黨員提供報到咨詢服務,一站式辦理黨員報到手續。

    三、突出科學設崗。一是摸清需求。由社區黨組織采取個別走訪、發放問卷、座談收集等方式,找準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重點收集整理就學、就業、就醫、住房、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并對五保戶、特困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五類人員進行重點調查,建立需求臺賬。云巖區在社區栽種“心愿樹”,收集居民群眾的“微心愿”,引導報到黨員開展志愿結對幫扶,力所能及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二是合理承諾。各社區黨組織根據轄區群眾的服務需求和志愿者的服務意向,為志愿者量身定做“政策宣傳、鄰里守望、困難幫扶、就業支持、公益服務”等多類服務項目,讓黨員結合自身專業和特長認領崗位,合理承諾踐諾。三是分類服務。社區黨組織根據報到黨員認領崗位情況,組建成若干志愿服務隊或志愿服務小組,由各隊(小組)有領導有計劃分期分批組織黨員開展志愿服務,變“8小時”黨員為“全天候”黨員,讓社區居民能“時時聽到黨員的聲音、處處看到黨員的熱情、人人看到黨員的形象”。南明區水口寺社區黨員“阿黎故事餐飲店”董事長黎名珊,代表轄區11家餐飲企業以服務團隊名義報到,承諾為轄區困難職工提供就業崗位,目前已為轄區高校學生提供20個勤工儉學崗位。

    四、突出隊伍管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陣地建設是基礎。通過擴大、建強志愿服務的各類陣地,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健全組織體系。成立貴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在各區(市、縣)、鄉鎮和新型社區成立志愿服務工作站(隊),在社會團體、文明單位成立志愿服務隊,形成市、區、鄉鎮(社區)三級志愿服務組織網絡。二是實時擴充隊伍。制定《貴陽志愿者管理辦法》,根據群眾實際需要,由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公益慈善類組織、社會服務機構等,及時發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據標準和條件吸納社區居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建立貴陽志愿者管理數據庫和貴陽市志愿服務資源中心,對全市志愿者注冊和志愿服務活動進行規范管理。三是加大培訓力度。堅持培訓與服務并重的原則,全市各級黨組織、志愿服務組織在貴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的統一指導下,根據志愿服務項目的要求,通過集中輔導、座談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以黨員宗旨意識、志愿服務理念、專業技能和崗位職責等為主要內容的志愿服務培訓,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志愿服務隊伍。

    五、突出制度保障。制度化和規范化是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持續常態開展的關鍵。一是制定完善政策法律保障。修訂《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條例》,將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列為重要內容;完善《貴陽市社區工作條例》,在社區和居(村)民委員會組建各種類型的志愿者隊伍,廣泛動員、激勵、吸收、組織、指導社會各界人士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制定《貴陽市流動人口積分入戶管理暫行辦法》,對流動人口參加志愿服務的情況進行積分,作為入戶的重要依據之一。二是建立服務紀實制度。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由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公益慈善類組織等,根據統一的內容、格式和記錄方式,對志愿者的服務進行及時、完整、準確記錄,為后續表彰激勵提供依據。三是健全服務激勵機制。建立志愿者星級評定制度,每年開展“星”級志愿者和優秀志愿者組織評選活動,并對評選出的“四星”、“五星”級志愿者進行表彰,增強志愿者的積極性和社會榮譽感。目前,全市共評選表彰“四星”級志愿者472名,“五星”級志愿者249名,其中“四星”級黨員志愿者341名,“五星”級黨員志愿者197名。四是建立經費保障機制。采取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民間募集為依托的籌資方式,切實保障全市志愿服務工作經費投入。市財政每年定向投入80余萬元作為全市志愿服務專項工作經費。近三年來,通過市級財政專項投入和向社會進行募集資金共計700余萬元。

    六、突出服務大局。始終堅持聚焦中心、服務大局,把志愿服務活動與全市重要工作、重大工程、重點任務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志愿服務為群眾所需、受社會歡迎、替政府分憂。比如,結合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組織、策劃了一系列以“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綠色家園”為主要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據統計,全市每年參與保護山川河流志愿服務活動的志愿者達1萬余人次。比如,根據全市民生行動計劃,組織了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為服務重點,以家政服務、親情陪伴、應急救助、法律援助等為主要內容的“鄰里守望·情暖貴陽”志愿服務活動。全市先后組建志愿服務隊伍300余支,幫扶對象空巢老人6560余名,留守兒童12930余名,農民工5460余名,殘障人士1790余名。比如,在“獻禮十八大·黨員爭優秀”活動中,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志愿者“學先進、見行動”,爭做先進模范,涌現出了劉興順、崔向前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黨員先進典型。

    【初步成效】

    通過開展黨員服務進社區活動,在扶貧濟困、環境保護、扶老助殘、重大活動、搶險救災、社區建設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常態化的志愿服務子品牌。

    一是培育了良好社會風尚。先后涌現出一批以“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稱號獲得者黃成德、“全國優秀志愿者”個人雷月琴為代表的環境保護志愿者典型,以及花全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先進模范典型,得到中央文明辦等有關單位的高度評價,在全市逐步創造了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系,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二是加快了城市文明進程。志愿服務把不同的人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有效地推動了全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提高。特別是,志愿服務活動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廣泛參與社會治理的舞臺,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培育了他們的擔當意識、自制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凝聚了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強大正能量。三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廣大黨員深入社區、進村入戶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密切了同群眾的血肉聯系,轉變了工作作風,樹立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通過這些年的堅持和努力,全市志愿服務工作整體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市民關注度和參與度不斷增加,知曉率和滿意率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伍1500余支,注冊志愿者46萬人,占全市建成區常住人口的14.1%。其中,黨員志愿服務隊伍637支,黨員志愿者6.7萬人,占全市志愿者人數的14.6%。全市每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000次以上,參與志愿者人數達30萬人次以上。按每人每次5小時,每年8次計算,貴陽志愿者每年相當于貢獻了225萬個工作日。

    【經驗探討】

    通過黨員志愿者不遺余力地幫助辦實事、解難事,群眾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惠在哪里、惠從何來,不斷增強了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定性,從而自覺自愿地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宏偉目標上來。開展志愿服務必須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切實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以群眾的滿意為目標。同時,要大力推動共產黨員志愿服務制度化,加強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運行機制建設,積極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員為骨干、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格局,形成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的良好社會風尚。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