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征集>>網上展示>>黨員作用與黨內關懷幫扶

    貴州仁懷:支部領頭 黨員帶頭 群眾參與

    2014年12月17日10: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貴州仁懷圍繞“黨委領航、支部領路、黨員領頭”思路,全速推進“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在內涵和外延上進一步深化拓展,逐步形成了“支部領頭、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支部創業帶富”新模式,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探索了一條新路子,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

    一是采取“支部+項目+群眾”的方式,由支部領頭辦項目,群眾參與入股,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采取“支部+產業+群眾”方式,支部領頭建產業,群眾參與建設,形成利益共融體。根據各村發展情況,依托高粱、烤煙、蔬菜等產業,采用金融、技術、信息等扶持實施支部創業帶富工程。三是采取“支部+協會+群眾”方式,支部領頭建協會,群眾參與管理,形成利益聯合體。四是采取“支部+公司+群眾”方式,支部領頭建公司,通過規范化運作,為園區提供運輸、培訓、勞務等服務;企業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出資建設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生產環境,實現企業共贏目標。

    通過“支部創業帶富工程”的探索實施,即鞏固了“黨員創業帶富工程”黨建品牌,又找到了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成小康社會的最佳路徑,還為實現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黨組織與黨員同頻共振、黨員與廣大群眾同頻共振、黨建載體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探尋了最佳融合點。通過“支部創業帶富”,由個體帶富向團隊帶富升級,帶富的群體更加廣泛,進而提升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由單一投資向多元投資轉型,帶富的方式更加靈活,進而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由少數小康向多數小康提速,帶富的效果更加明顯,進而加速建成小康社會。

    一、背景

    2010年,仁懷按照“黨委領航、支部領路、黨員領頭”的工作思路,采取“產業支撐、項目拉動、基金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強力推進“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同志(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重要批示,“仁懷經驗”得以在全省推廣。通過大膽嘗試和全面推廣,“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已成為黨員創業、群眾致富的依靠和渠道。

    當前,仁懷農業化向工業化轉型步伐快速推進,群眾生產技能與工業發展出現不相適應現象。同時,隨著各種專業合作社等新經濟組織的不斷興起,在服務群眾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和政府在積極培育新經濟組織發展的同時,通過發揮黨組織在新經濟組織中的核心引領作用,變黨組織面對面服務群眾為黨組織引領新經濟組織服務群眾,較好地擴大了服務群眾的覆蓋面。

    年初,省委提出到2020年,貴州要同全國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仁懷作為全省經濟強縣(市)和省直管試點縣市,理應在全省全面小康進程中走前列、作表率。為此,仁懷作出了“兩率先”、“雙千億”目標戰略部署。面對“微觀”小康建設中的艱巨任務,仁懷決策層通過認真調研,發現一些制約小康建設的瓶頸問題。諸如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不強,少數村級集體經濟“空殼”,農村小康水平急需快速提高等難題。

    二、做法

    采取支部領頭建項目、支部領頭建產業、支部領頭建協會等方式,積極鼓勵支部引領創業,黨員帶頭創業,群眾參與創業,逐步形成了“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支部創業帶富”新模式,為推進小康建設、提升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探索了一條捷徑。目前,全市83個黨支部實施了“支部創帶工程”,受益黨員群眾達到10余萬人。

    一是采取“支部+項目+群眾”方式創業帶富。采取“支部+項目+群眾”的方式,由支部領頭辦項目,群眾參與入股,形成利益共同體。村黨支部領頭建設項目,黨員和群眾以土地、資金或其他固定資產投資方式入股,創業項目由村黨支部組建的理事會負責組織實施、經營、管理,支部與投資入股的黨員群眾簽訂股東協議。項目建設實現的利潤按三部分分成:第一是提取5%作為村級積累,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第二是提取25%作為企業擴大再生產經費;第三是剩余的70%按照股東入股比列分紅。各基層黨組織從政策上給予最寬松的創業環境和政策支持,出臺黨支持創業帶富指導意見,設立黨支部創業帶富基金,對項目建設推進有力的黨支部給予一定的資金鼓勵。如沙灘鄉順河村和美酒河村黨支部抓住白酒工業園區發展機遇,積極動員兩村116戶黨員群眾以土地、資金、剩余勞動力等方式入股,由黨支部領辦白酒企業。美酒河村興辦的酒廠年產白酒200多噸,實現利潤150多萬元,該村群眾戶均分紅4萬多元;順河村黨支部領辦的白酒生產基地每年產生利潤240多萬元,該村群眾戶均分紅3萬多元。據統計,目前,全市實施“支部創業帶富”項目達62個。

    二是采取“支部+產業+群眾”方式創業帶富。采取“支部+產業+群眾”方式,支部領頭建產業,群眾參與建設,形成利益共融體。根據各村發展情況,依托高粱、烤煙、蔬菜等產業,采用金融、技術、信息等扶持實施支部創業帶富工程。蒼龍街道下壩村、板橋村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依托蔬菜產業實施支部創業帶富工程。市財政和掛幫單位水利部門共同解決資金50多萬元幫助村里修建了20個蔬菜大棚、2個冷凍庫和1個水廠,支持村級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于一體的現代農業,打造形成2000多畝高標準農業示范園。魯班鎮生界村黨支部實施棄土堆放項目,經濟純收入可達10萬元。

    三是采取“支部+協會+群眾”方式創業帶富。采取“支部+協會+群眾”方式,支部領頭建協會,群眾參與管理,形成利益聯合體。依托仁懷酒業發展優勢,由村黨支部或村委會領頭組建高粱合作社,合作社連接農戶與企業,向農民訂單種植有機高粱。去年,種植高粱27萬畝,產量1.4億斤,群眾收入達5億多元。長崗鎮太陽村、小山頭村、藺田村實施石漠化整治后,通過合作社引進經果林、中藥材的種植項目打造起5000畝經濟林地示范園,使村級集體經濟實體逐漸壯大;龍井鄉立英村合作社發展13000畝核桃基地,為小康建設承擔起“造血”任務;后山鄉新山村合作社發展的烤煙達800畝,產量16萬斤,實現產值200萬元;五馬鎮三元村合作社通過“技術、銷售”入股形式帶領村民養羊4500只,年收入達100萬元。

    四是采取“支部+公司+群眾”方式創業帶富。采取“支部+公司+群眾”方式,支部領頭建公司,通過規范化運作,為園區提供運輸、培訓、勞務等服務;企業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出資建設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生產環境,實現企業共贏目標。合馬鎮羅村村成立勞務服務中心,對失地群眾進行崗前技能培訓,并為企業職工提供二次培訓。目前服務中心已與8家規模以上企業簽訂了定向勞務服務合同,為大唐、懷莊、醬園春等企業培訓輸送員工42人次,獲取費用1840元;派遣服務技工31人次,創收7000多元;承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個,預計創收24000元,股東個人收入達5000元,村集體經濟累計可達4000元。二合鎮雙龍村村黨支部積極與金融機構聯系,協調貸款幫助協會會員購車。目前,共幫助26戶會員協調信貸資金360萬元,運輸車輛達68臺車,月收入達130多萬元,集體經濟年均凈收入5萬元。

    三、成效

    通過“支部創業帶富工程”的探索實施,即鞏固了“黨員創業帶富工程”黨建品牌,又找到了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成小康社會的最佳路徑,還為實現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黨組織與黨員同頻共振、黨員與廣大群眾同頻共振、黨建載體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探尋了最佳融合點。

    一是通過“支部創業帶富”,由個體帶富向團隊帶富升級,帶富的群體更加廣泛,進而提升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黨支部引領辦企業,讓群眾參與其中,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群眾一起分享,群眾對支部的看法就不一樣了。”沙灘鄉順河村黨支部書記吳成勇說,“村里可以拿錢為群眾辦公益事業,群眾得到實惠后,十分支持工作,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明顯提升。”水塘村建立起了困難群眾幫扶制度、重大節日慰問制度,遇到村民“有重大疾病必訪”、“有紅白喜事必到”、“有困難問題必幫”制度。“三必”制度實施以來,已解決群眾生病困難急救金80多萬元,送去慰問金10多萬元。一些村拿出一部分錢組織60歲以上村民進行健康體檢,為困難農戶繳納新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等,幫助群眾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全市各村累計投入集體資金250多萬元建設小型基礎設施,受益群眾10多萬人。村黨支部通過實施支部創業帶富,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提升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的向心力。

    二是通過“支部創業帶富”,由單一投資向多元投資轉型,帶富的方式更加靈活,進而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仁懷轄21個鄉鎮174個村(社區),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因受機制體制的制約,大部份村均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項目支持和致富渠道,70%的村村級經濟積累為零。村級無錢辦事,群眾切身利益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無法體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村級組織“有錢辦事”,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民生、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重要保證。仁懷通過實施支部創業帶富,實現村級集體經濟“脫殼”并逐步發展壯大。目前,全市村級集體經濟達到1萬至5萬元的村125個,5萬至10萬元的村16個,10萬至30萬元的村1個,30萬至50萬的村1個,50萬元以上的村3個。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量已達2000多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52元。

    三是通過“支部創業帶富”,由少數小康向多數小康提速,帶富的效果更加明顯,進而加速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微觀”小康和一個不含水分的小康關鍵在農村,核心在增加群眾收入。通過實施“支部創業帶富”,使黨員創業帶富由個體帶動深化為團體帶動,利益分配由個體受益轉變為群體受益,投融資方式由單一的資金投入轉化為以土地、技術、信息等多元化投資模式,創業項目由種養殖轉變為白酒生產、酒類包裝加工、物流等多產業發展,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擴大了小康建設的覆蓋面,加快了由少數小康向多數小康提速進程。鹽津街道鹽津社區黨支部通過實施旅游開發項目,提出今年實現小康目標;中樞街道黨工委通過發展城市經濟提出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

    四、體會

    新形勢下,國際方面各種利用爭端暗流涌動,國內方面社會轉型矛盾日益凸顯,地區方面黨群關系出現裂縫,核心問題是群眾渴望致富的渠道和路徑乏力。通過實施“支部創業帶富工程”,彌補機制改革中出現的弊端,讓先富起來的少數群體帶領多數群體一起致富,共同享受改革開放成果。

    一是形成了黨群利益共同體。“少數人富不算富,多數人富才是微觀小康的目的”。“支部創業帶富工程”中,支部積極發揮引領作用,讓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創業,產生的效益共同分享,破解了社會資源和利益分配不公的問題,形成利益共同體。

    二是發揮了服務功能作用。仁懷新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涵蓋領域廣泛,如何發揮新經濟組織的功能作用是當前各級黨組織面臨的重大課題。新經濟組織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充分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服務群眾的功能作用,在基層黨組織不能服務的“盲區”,由新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直接服務,黨和政府即支持社會組織的興起壯大,又較好地引導其作用發揮,讓群眾受益良多。

    三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支部創業帶富”,讓受益面延伸到邊遠的群眾,把黨員干部和黨員群眾結成創業致富的聯合體,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幫助群眾賺,創業收益大家享,切實改善了民生。通過項目推動、技術服務、解決資金、經驗推廣等形式,支部為群眾增收致富搭臺子、找路子、謀點子,拆除了“隔心墻”,架起了“連心橋”。

    四是提高了社會就業率。通過創業擴大就業面,為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4050”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形成了帶富的“連鎖效應”,既緩解了就業壓力,又為更多的社會人力資源發揮作用提供平臺,提高了社會就業率,較好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目前,全市通過“支部創帶”工程解決就業1.4萬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378人,下崗職工24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721人。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