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七一社區        注冊

    不求轟轟烈烈顯績 但求默默耕耘奉獻——記德江縣委書記張珍強

    2015年07月01日15:31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不求轟轟烈烈顯績 但求默默耕耘奉獻

    張珍強(左二)在楓香溪鎮保安村調研茶產業。

    6月24日早上9點半,記者在德江縣委大樓見到縣委書記張珍強時,他正通過電話安排工作,工作人員悄悄告訴我們,“書記昨晚忙到凌晨5點,只休息了4個小時。”

    2011年9月,張珍強當選為德江縣委書記。接過了帶領55萬德江干部群眾奔小康的重擔。4年來,他因地制宜、科學決策,找準德江發展方向、規劃產業發展、實踐發展過程,促進全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4年來,他深入全縣21個鄉鎮、334個村寨,訪貧問苦、體察民情,為盤活農村資源、提高農民收入絞盡腦汁;4年來,他常常直面基層一線的困難和矛盾,一次次勇敢擔當,紓解民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010年以來,德江縣地方生產總值從25億元增長到73億元,年均增速為16.5%,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830元、10000元增長到5917元、19714元。張珍強把取得的成績,歸結為全縣干部的努力和群眾的支持,得益于歷任班子奠定的堅實基礎。他坦言,“所有的發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看到群眾安居樂業、其樂融融,那一刻,我心中所有的苦和累都會散去,既快樂又滿足。”

    智謀民利:“絕不能因為決策失誤,給全縣發展和干部群眾帶來損失。”

    在德江縣城中心地段,城南新區與老城區相接的地方,占地500畝的人民公園和人工湖是德江老百姓的“新寵”,每天晚上在這里散步、跳舞、觀景的群眾絡繹不絕。

    “每次看到群眾在這里悠閑散步,我就更加堅定自己當時的決定。”張珍強有時間也喜歡到這里看看,和群眾拉拉家常。

    3年前,曾有投資商找到縣里,希望用4億元開發這一片區,建設房開項目。但張珍強第一個反對。在他的堅持下,縣里不僅拒絕了房開的項目,還籌資2.5億元建設了公園,給城區老百姓一個怡人的城市公園。

    “要算長遠賬,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張珍強說,在民生問題上要堅持這一原則,在城市發展上更要堅持長遠規劃,用生態文明的理念建設城市、經營城市、管理城市。

    初上任時,張珍強就在思索,德江如何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他根據德江縣位于全省東北部地理中心、城區地勢平坦、用地用水條件優越、城市發展有基礎、農業發展有潛力等優勢,提出城鄉統籌、以城帶鄉的發展思路,和縣委四大班子認真研究論證,明確了建設黔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的發展方向。

    美好藍圖,汗水織就!短短幾年時間,德江從“零高速”時代邁向高速公路時代——杭瑞高速過境德江,沿德高速、德務高速相繼開工建設;兩所大學落戶德江,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大學夢”;城南新區高樓林立,公園美、公路寬,城北工業園區、高家灣農業園區等為縣城5萬多老百姓提供家門口就業機會。

    “最開始建設的時候,很多人質疑城南和城北兩個新區修40米的大道干什么?有個12米不就行了。”張珍強從德江的實際出發,堅持科學論證、科學規劃,謀劃長遠,打牢基礎。如今,德江縣城面積從5平方米拓展到20平方米,人口從7萬人增加到1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1%。

    德江屬于武陵山腹地,山高路遠,農業發展既有優勢又受制約,實現農民增收,是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城帶鄉,才能發展得更快。張珍強深入調研了全縣的農村產業發展情況,多次請來專家把脈論證,提出建設茶葉、天麻、果蔬、養殖、核桃“五大產業帶”,以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為載體,發展農業產業,讓老百姓成為“產業工人”和職業農民。

    4年來,德江縣通過產業扶貧,全縣減少貧困人口13萬人,整縣實現了“減貧摘帽”目標。

    腳量民情:“面對群眾,只要你付出真心,他們一定會理解并支持你。”

    發展中有困難,但是不發展,更困難。張珍強遇事不避難,干事不余力,迎難而上,勇啃“硬骨頭”。

    2014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張珍強下鄉回來,在城南新區督促五星級酒店工程建設、公園環境衛生等工作,其間20分鐘的路程,他一直覺得背后有人在跟著他,故意放慢腳步等那人上前,誰料對方竟是他的一個“老熟人”——城南新區拆遷戶陳華。原來,陳華擔心天太晚,怕不安全,想悄悄地護送張珍強一程。

    當初拆遷時,陳華因為脾氣急,和政府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執,使得拆遷工作僵持不下。得知這一情況,張珍強主動上門,了解陳華的困難,與他長談1個多小時,化解他的怨氣。最終陳華不僅順利拆遷,還在不遠處購置了新房與門面,日子越過越好。

    “和老百姓打交道,要有真心和良心,你真心實意為他好,他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回報你。”張珍強笑著說。

    2012年,荊角鄉一位70歲的上訪老太太找到張珍強,反映家里老伴因車禍去世獲賠的5000元一直未曾支付。張珍強從鄉政府、民政部門了解到賠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協調好,為了緩解老人家的生活困難,他自己拿出2000元先墊上給老太太。“她年紀很大了,我不能讓她再反復的跑了。”張珍強說。

    民生無小事。德江一中是德江縣的品牌中學,但是基礎設施落后、占地小,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張珍強上任伊始,強力推動德江一中搬遷項目,劃出320畝地,投資3.45億元,邀請同濟大學對校園進行規劃。2012年,能容納6000學生的德江一中完成整體搬遷,成功申創省級二類示范性高中。

    “發展就是為了讓群眾生活得更好。”張珍強堅持把縣城最好的地段用來辦教育、修醫院、建公園。

    貴州工程職業學院、烏江農林經濟學院、德江人民醫院、中醫院等民生項目先后實現整體搬遷,人民公園、大犀山森林公園、體育館成為德江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人民公園”初建之時,取名為“玉溪公園”,張珍強想了想,建議還是叫“人民公園”。“城南新區的建設,老百姓付出了很多,我們為他們建設一個公園,自然是‘人民’的公園。”張珍強說。

    榮譽是一時的,口碑是永遠的;當縣委書記是一時的,讓老百姓有“獲得感”是長久的。張珍強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職盡責,勇于擔當,正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在武陵山區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心 語

    發展要有決心、對群眾要用真心、干事業要有信心、處理問題要有公心和耐心。正是在這些方法支撐下,德江近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我始終認為,只要拿真心對待群眾,群眾就會理解你、支持你、幫助你。

    有百姓的支持,就要為百姓做更多事。每年開兩會的時候,我都在想,今年拿什么奉獻給群眾?如果拿不出新東西,不僅心里面不踏實,在外面說話都沒有底氣。因此,我隨時都在給自己施壓,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再苦再累,當我走到人民公園、產業園區等,看到老百姓安居樂業、其樂融融時,苦和累都會忘掉,心情變得平和,那是我最開心、最滿足的時候。(記者 李中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