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七一社區        注冊

    蘇區干部好作風的忠實踐行者——記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信豐縣委書記張逸

    梁 健

    2015年07月02日15:48   來源:江西日報

    原標題:蘇區干部好作風的忠實踐行者

    信豐縣知名度很高,是著名的“臍橙之鄉”、蘇區全紅縣。如今,這里有一位為民擔當、為民解憂的蘇區干部好作風的忠實踐行者——張逸。日前,他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聊起縣委書記張逸,信豐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樸實、擔當、為民”。正是憑借敢于擔當、創新克難的韌勁,他帶領75萬橙鄉兒女不懈奮斗,實現縣域經濟實力再次跨入贛州“第一方陣”,再創新時期“第一等工作”。

    忠誠擔當的“好班長”

    信豐自古以來就以“饒谷多粟、人信物豐”著稱。然而,小富即安、小富即滿意識卻導致信豐在新一輪發展中逐漸掉隊。

    作風決定作為。2012年到任信豐后,張逸在全縣迅速掀起“溯源問策”等“頭腦風暴”,統一思想,激發熱情。他當好班子“帶頭人”,從自身做起,弘揚蘇區干部好作風,錘煉忠誠品格,帶頭學習,努力做政治立場堅定的“明白人”。

    “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連心、強基、模范”三大工程、“三進三同三解”等一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一線“練兵”用人導向的倡導……作風革新引領當地干部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創新克難、勇爭一流,蘇區干部好作風也悄然回歸。

    面對“欠發達、后發展”現狀,張逸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責任擔當,做發展的“開路人”。打基礎,管長遠,實施了“打造電子信息、新型建材、食品制藥等三大產值超百億元產業,建設城南生態新城和工業新城‘兩個新城’,主攻現代服務業這個增長極”的“三二一”工程,開創了一條革命老區縣域經濟發展升級新路徑。

    為開辟工業發展的“新天地”,張逸帶領干部苦干實干,不到半年時間就在一片荒山坡里建起2000畝的大唐工業園,海志電源、創翔電源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入駐。

    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沒想到現在的干部如此之拼,用3年干了10年的事。三年來,該縣共推進重點項目建設200余個,拉動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財政總收入每年凈增近兩億元,年均增長20.6%;獲得省級以上表彰16項,獲得2013年度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先進縣。

    敢于碰硬的實干家

    直面困難,敢于碰硬,有點子、有辦法、善應對。這是信豐人對張逸的評價。

    “斷頭路、斷頭橋”問題曾是困擾信豐人多年的心病。前些年,信豐在縣城修建磨下橋,意在啟動水東磨下棚戶區改造。然而因多種原因耽擱下來,一停就是十年。磨下橋成了“斷頭橋”,磨下棚戶區改造被群眾稱為“最難啃的硬骨頭”。

    2012年底,剛剛履新的張逸第一次到磨下橋調研時,心為之一痛。面對“十年都搬不動、不要去捅‘馬蜂窩’”等勸阻,他堅持反復調研,聽民聲、察民情,最后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是對群眾有益,再難的事我也要干!”

    很快,縣委做出了建設塔南路、改造磨下棚戶區的決定。

    萬事開頭難。張逸親自帶領工作人員上門走訪,與群眾推心置腹,一遍又一遍誠懇交流;及時推出公平惠民方案,依法依規,公開透明推進……正是憑借親民愛民的熾熱情懷,張逸帶領工作隊迅速融化“堅冰”,僅用了52天就簽訂98%的搬遷協議,沒有一戶因拆遷上訪。

    磨下“斷頭橋”的打通,也打通了信豐縣干部連接民心的“最后一公里”。如今,5條“斷頭路”、4座“斷頭橋”全部貫通,成為見證信豐城市變遷的新標桿。

    敢于直面遺留問題,做到“新官也理舊事”,先后化解歷史遺留信訪積案146件;推進81座水庫全部退包,強力整治水污染,精心呵護青山綠水;推動公交運營體制改革,破解群眾出行難……張逸敢于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快速“叫板”,讓群眾真正叫好。

    信豐“蝶變”之美,就連前來投資的客商也稱贊說,城市更靚了,環境更美了。一流的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大項目“搶灘”信豐,三年來,33個億元以上項目落地生根,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7個。

    一心為民的好干部

    在信豐,提起縣委書記張逸,很多人脫口而出的就是“張書記沒架子,知民、愛民、為民,是群眾的‘貼心人’”。

    始終保持赤子之心,視群眾為親人。張逸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帶頭開展“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剛搬新家,還有什么困難,盡管告訴我。”日前,信豐大塘埠鎮六星村特困戶陳仁姣的新居迎來“書記親戚”張逸。53歲的陳仁姣家境貧困,正是在“書記親戚”的鼓勵幫助下,建起新房。如今,她又受益于縣里“油茶產業扶貧”政策,發展5畝油茶,辦起“綠色銀行”。陳仁姣說:“張書記現在來我家比走親戚還親,他真是我們的好書記!

    其實,在信豐,像陳仁姣一樣受益于“油茶產業扶貧”的還有4000余戶特困戶。張逸從困難群眾的長遠利益出發,全縣新發展兩萬畝油茶扶貧基地。

    張逸常說,對群眾的感情有多深,工作的動力就有多大,取得的成效就有多明顯。堅持民生為重,帶頭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住房難等問題。推進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2.7萬多戶農戶喜遷新居;推進學校改擴建,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建起17所公辦幼兒園,率先在全省實現鄉鎮公辦幼兒園全覆蓋。就在6月初,他還在為解決鄉村小學食堂缺冰箱的“小事”而奔忙。如今,全縣200多所村小和教學點基本用上冰箱,改善了師生的生活條件。三年來,該縣實施民生實事280件,民生支出累計達45.55億元。

    一心為民赤子心,最是動人公仆情。在振興發展的新征程中,張逸傳承著蘇區的光榮傳統,以忠誠擔當、開拓創新的情懷,展現了當代公仆的本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