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七一社區        注冊

    一名黨員干部心中的山水情——記云南石屏縣委書記李建陽

    2015年07月10日09:58   來源:云南日報

    原標題:一名黨員干部心中的山水情

      李建陽(左)調研特色農業發展。

      榮獲表彰感言

      作為一名縣委書記,能夠獲得如此殊榮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心情十分激動,倍感溫暖,備受鼓舞。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也屬于組織,屬于石屏人民!

      今后,我將倍加珍惜榮譽,倍加努力工作,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縣委書記提出的“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發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把石屏發展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及省州的發展戰略之中,以四個全面為引領,以跨越發展為目標,再接再厲,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 李建陽

      石屏多山,全縣3037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有94.6%是山區,除異龍、寶秀、壩心三個中心鄉鎮,其余6個都分布在山區。

      石屏親水,坐擁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異龍湖;石屏盼水,湖水平均深度不足3米,加之特殊的地質條件,致使對氣候變化依賴程度很大。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是他治縣理政、干事創業的政治坐標。

      他,就是石屏縣委書記李建陽,一個癡愛著石屏山川河流、眷戀著一方百姓的共產黨員。

      責任如山

      地處滇南腹地的石屏縣,不靠山、不沿邊,沒有鐵路、不緊鄰大城市,經濟總量小、工業基礎差、財政收入低。

      2008年,李建陽到任伊始,正好碰到全球金融危機,受大環境影響,石屏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時,由于干旱,異龍湖水位持續下降、岌岌可危,綜合防治進入最關鍵的沖刺階段。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高歌猛進,還是要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GDP?李建陽選擇了后者。一時間,爭論、質疑聲不斷。

      “這不僅是造福當代人民,更是造福子孫萬代的事,再大的困難都要堅持。”他的話語擲地有聲。

      面對艱巨的治污任務,李建陽迎難而上,把責任扛在肩上。

      從2009年開始,在省、州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帶領全縣各族干部群眾開始了大規模的異龍湖綜合治理行動。2013年,石屏遭遇5年連旱,湖底裸露。李建陽召開縣委常委會,班子達成一致共識,要化危為機。一方面,迅速啟動實施底泥清除及資源化利用工程;另一方面,趁干旱之機重新打造異龍湖這顆高原明珠。全縣出動260余臺挖機,640余輛運輸車,清除干涸底泥300萬方,并將清除的淤泥全部實現了資源化利用。

      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異龍湖治理共計完成投資近10億元,退塘還湖10446畝,蓄水量從最低時的1500萬立方米逐漸增加到6000多萬立方米,水質不斷提升。

      碧波蕩漾、鷗鷺翻飛的景象又重回人們眼前。2014年底,異龍湖獲評國家濕地公園。

      “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好生態環境,不止追求金山銀山,還要重現綠水青山。干事不能干一時的事,成績不出在我的任期沒關系。石屏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有決心、有信心,更要有耐心、有恒心。”李建陽說。

      情深似海

      “在石屏工作,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做,一是生態文明建設,二是富民增收,丟棄生態文明建設就會成為石屏的罪人,抓不好富民增收,就會成為石屏的庸官。”這是李建陽的履職感悟,也成為他的執政指南。

      頂著35度高溫,我們跟隨李建陽來到異龍鎮大塘村委會登杯勒村,村委會主任白枝發迎上前來。

      “枝發,現在還喝不喝酒呢?”李建陽故意打趣。

      “李書記,聽您的話,早就不喝了。”快四十的白枝發有些靦腆。

      “那就是我們原來的村子。”順著村民楊中有的指引,抬頭尋找,山尖尖上幾棵樹依稀標示出村寨的位置。

      登杯勒村有34戶、121人,屬于彝族普拉支系。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全村沒有支柱產業,家家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晚上老人睡在牛皮上,青壯年就窩在草堆里過夜。

      2000年,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政府為每家建起了新房,但村民們望著新村,卻沒有一戶人愿意下山。

      一個村寨如果一直處于貧困狀態,經濟上沒有自我發展能力,精神困頓,哪還有什么精氣神?搬得出,能致富,才能穩得住。

      得知情況,李建陽住到農戶家,帶領農戶,挖塘、鋤地、除草,手把手試種了30多畝甘蔗,第一年每畝收入就有2500元。

      “他來了不知多少次,直到甘蔗交到糖廠,我們才知道他是縣委書記。”楊中有回憶,那時還沒通柏油路,遇到雨天,越野車開到村外就趴了窩,一行人順著山梁走進來,滾了一身泥。“你看現在,坡坡坎坎見縫插針都種上甘蔗,村里也沒人喝酒、閑逛了。”

      石屏是國家級山區農業貧困縣,2008年,貧困人口10.6萬多人,全縣3個人中有1個處于貧困線以下,而且99%是山區群眾。

      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脫貧致富不是一句空口號,要一個村、一個村抓起,從點到面踏踏實實地帶動起來。”李建陽帶領全縣干部、發動人民群眾開展“百村千戶萬元增收行動”,探索出了“四富四抓四幫”黨建帶富工作法,使石屏全縣農村成為增收致富的主戰場,得到云南省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學習。

      截至2014年底,石屏縣貧困人口減至2.5萬人;全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84元,比2007年的3098元凈增5286元,年均遞增15.3%。

      “要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生態優先,農業穩縣,工業強縣,開放活縣,文化旅游興縣’總體發展思路,以同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細化階段發展目標,保持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年均兩位數以上增長。”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多年來,李建陽帶領班子成員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永葆本色

      “越是貧窮的地方越要有堅強的靠山,群眾才有戰勝困難的信心。”這是李建陽的切身體會。

      這里的“靠山”,指的就是黨組織。

      任石屏縣委書記后,李建陽帶頭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作為縣委書記,他抓黨建不遺余力:

      ——力推“五評積分、五星管理”動態量化考評機制,在全縣各級黨組織中大力開展“爭上黨建狀元榜”工作,著力構建覆蓋全縣各行各業的“黨組織+干部(代表)+中心戶+合心組”黨建網格化管理體系;

      ——以中紀委、省委組織部在石屏試點開展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和縣委領導班子內部制度建設為引領,把兩項試點工作向全縣各級各部門和各級黨組織推廣延伸,構建了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管錢的權力運行機制,讓一切“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圍繞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目標,在全縣推行點題式、問事式、說事式、議事式“四式”服務群眾工作法,實現聯系服務群眾“零公里”,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2011年和2012年,石屏縣先后榮獲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全省創先爭優先進縣。

      在石屏,李建陽有個人人皆知的習慣,休息天,喜歡騎上自行車到附近村莊、街道上兜兜轉轉,“微服私訪”已成為他的工作、生活常態。

      馬堡龍碼頭“農家樂”是異龍湖一張旅游名片,經營游船的王澤偉經常會在碼頭上“巧遇”縣委書記,老哥倆就坐在樹蔭下拉家常。

      這之后的變化,是王澤偉一點一滴體會到的。

      原本飛沙走石的停車場不僅擴大面積,還鋪設了水泥地;光禿禿的湖岸邊,種上垂柳、花草;道路上安裝了太陽能路燈……

      能編會唱的王澤偉為我們唱起了海菜腔,“石屏海水清又清,蓮花開在水中間;黨的政策這樣好,蓮花點頭迎貴賓。”

      大道至簡,真水無香,人亦然。

      李建陽常說,這些年來,我無論做什么,都要算上全縣30萬這個數字。我要是松懈一分,乘以30萬那就是松懈了30萬分,那么大的責任,我不敢松懈。可是,我覺得又累又迷茫的時候,我做除法,一下子就只剩下30萬分之一的辛苦,我覺得很有力量。“既然坐了書記這個位置,就要擔起書記這個責任。”(記者 李樹芬 張文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楊翼、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