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打造“紅領職業通”

    ——杭州余杭區建強職業化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

    2017年11月03日11:1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打造“紅領職業通”

    余杭區非公企業黨務“紅領”組織發動企業黨員開展學雷鋒活動。王世陽 攝

    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怎樣讓企業深刻認識“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如何讓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職業化道路越走越寬?近日,“紅領”Talk暨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建雙享會”主題黨日活動在杭州余杭區舉辦,省市黨建專家對話余杭“紅領”,掀起兩新黨建頭腦風暴。

    “紅領”,是對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的一個特殊稱謂。2012年以來,余杭將“黨務工作”作為非公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一個特殊崗位,打造“紅領職業通”黨建品牌,探索建設一支政治強、黨務精、懂經營、會管理、職業化的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目前,100多名持證“紅領”、1000多名黨務人才成為企業黨建工作的主心骨和轉型升級的助推器,讓黨建真正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強勁引擎。

    源頭把控 資質認證

    雁陣初長成

    “33011020130001是我的‘紅領’證號,比身份證號記得還牢!”提起2013年獲得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資質認證中級證書,理想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嚴建華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盡管已從事黨務工作多年,在嚴建華看來,這本證書含金量十足:全區882個非公企業黨組織,近1200名黨務骨干,只有139人通過資格認證。“首先要入選余杭區非公企業黨務人才庫,然后通過申請、審查、培訓、考試、問卷調查、現場答辯等環節,才能獲得‘紅領’資質。”

    作為省內民營經濟大區,余杭民營經濟產值占全區生產總值九成以上。針對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普遍存在職業發展難“不愿干”、業務提高難“不會干”、隊伍穩定難“不常干”、管理約束難“不肯干”的實際問題,余杭建立區、鎮兩級非公企業黨務人才庫,設定年齡、學歷和政治業務素質等準入條件,每年組織一次入庫人才申報,重點從在職黨務工作者和群團干部、高校在校學生黨員等群體中擇優篩選。“這樣使得老、中、青年黨務人才合理搭配,為資質認證做好人才儲備。”余杭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朱紅丹表示。

    黨務工作者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黨建工作實效。余杭每年根據企業需求,分層分類舉辦2-3期黨務人才培訓班,并通過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黨建導師“傳、幫、帶”、掛職鍛煉等方式,提高儲備人才的綜合能力。經遴選、培訓考試合格后,由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據其政治表現、工作年限、群眾滿意度測評、表彰獎勵等,進行綜合評審,確定初、中、高級資質等級。

    “資質認證的過程就是一個提升專業化能力的過程,為我們創新開展具有企業特色的黨建工作帶來許多啟迪。”華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黨委副書記汪文彬說。

    動態管理 綜合保障

    隊伍迸活力

    “過去黨務工作者在企業存在被邊緣化的問題,只要記住黨員的名字、搞幾次活動就可以了,干好干壞一個樣。”杭州晟元數據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羅洪昌坦言最初的困惑,“成為‘紅領’后,一系列配套政策打破了職業的‘天花板’,投身黨建事業勁頭更足了。”

    余杭每年都會對持證黨務工作者開展一次資質年檢和績效考核,并建立專項檔案,實行動態管理,避免資質認證后“一勞永逸”。績效考核根據黨性觀念強、能力素質強、崗位業績強、服務意識強、自律意識強等5個方面17項指標開展,考核結果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4個等級,對“不稱職”的,下調一級或取消資質。

    為調動黨務工作者隊伍活力,余杭構建起全方位的綜合保障體系。對考核為稱職以上的持證黨務工作者,初、中、高級分別按照每年2000元、4000元、10000元標準發放黨務工作補貼,每3年上浮10%;在推選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評先選優時,向持證黨務工作者傾斜;對特別優秀、符合有關要求的非公企業黨委、黨總支書記,可列為區管副職后備干部進行培養。

    “對我來說這既是一種榮譽,也是責任和動力。”作為余杭第一個取得高級資質的黨務工作者,杭州老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唐根泉成立“老虎鉗”黨員突擊隊,在產銷兩旺之際利用晚上時間服務生產一線,保障生產產能順利達成,艱苦奮斗的“老虎鉗”精神成為了企業的“金名片”。

    搭建平臺 雙向流通

    持證走天下

    如何讓“紅領”在余杭的非公企業乃至更大范圍實現可持證流通?余杭通過黨委主導、企業搭臺、“紅領”唱戲,努力實現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持證走天下”的市場化、全流通目標。

    “‘紅領’證像是一盞燈,讓我的職業路更好走了。”李濱在擔任浙江雙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6年期間,從初級“紅領”逐步成長為中級“紅領”,今年初,一家A股上市企業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組織部門幫我牽線搭橋,讓我順利流動到新企業,繼續發揮黨務工作經驗優勢。”

    “我們建立定期聯系走訪和交流座談制度,及時掌握持證黨務工作者的職業取向和實際工作狀態,將有崗位需求的非公企業推介給黨務人才,并優先將區非公企業黨務人才庫的人才向重點企業進行推介,實現優質資源向優質企業傾斜。”余杭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余杭還加大市場化人才推薦力度,通過人才服務中心、基層就業服務站所發布非公企業黨務人才信息,調動市場力量引導黨務人才和非公企業進行雙向選擇,為黨務人才的合理流動提供便利條件。

    劉軍在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企業任黨支部書記,曾跳槽到外資企業,也曾想過回紹興老家,“這樣‘紅領’資質就荒廢了,覺得不太適應,兜兜轉轉又回到了余杭開發區”。

    “要做到‘紅領’跨區域流通,仍有財政保障等問題亟待解決。”杭州市委組織部新經濟與新社會組織黨建處處長陳豫林告訴記者,杭州自去年開始進行摸底調研,時機成熟后將出臺相關意見規定在全市推廣“紅領職業通”,屆時非公企業黨務人才有望實現市內企業共享。(鄭杰潔)

    (責編:宋鶴立、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