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黨建

    造就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

    沙成錄

    2017年11月20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造就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

      【書記校長談】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diào):“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海軍工程大學全員全程全方位抓好理論武裝,推動理論學習成果向強軍實踐轉(zhuǎn)化,努力筑牢青年學員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思想理論根基,造就一批批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

      學校黨委把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首要工程”,充分發(fā)揮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6門本科生主干課程,圍繞十九大報告精神和學員關心的熱點問題精心備課,打磨講義,將十九大報告的精髓要義第一時間進行詳細闡述。為進一步搞好理論灌輸,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名師講壇、主題教育精品報告,建立政治理論教員與學員隊掛鉤制度,聚焦理論難點、社會熱點、改革焦點,及時解疑釋惑。組織學員原汁原味學習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將重要媒體文章編輯成冊,制作口袋書下發(fā)學員,供學員自主學習。通過理論灌輸,進一步夯實了廣大學員真學真信真用的思想根基,堅定了學員的政治信仰,培樹了學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校注重發(fā)揮實踐教學的深化作用,讓學員在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把握理論真諦,在我黨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中尋找答案。學校充分利用駐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建立了中山艦博物館等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現(xiàn)地教學,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傳承紅色基因。1986年以來,學校連續(xù)32年組織學員赴革命老區(qū)紅安“尋根”,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集體敬獻花籃;在蒼松翠柏之中,面對火紅的八一軍旗,許下錚錚誓言;在李先念故居、劉華清故居等地,聆聽政治理論教員講述革命先輩的英雄壯舉……學校還組織學員走訪革命前輩,慰問革命家庭,收集革命事跡,重溫黨史、軍史,將紅色信仰植根學員心中。此外,學校通過組織學員到武漢市民之家、東風汽車公司、石榴紅村等改革開放教育基地參觀學習,讓學員親身感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從祖國巨變中感悟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威力,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堅定性。

      營造蓬勃昂揚的文化環(huán)境氛圍,是激發(fā)學員將理論學習轉(zhuǎn)化為強軍實踐的有效手段。學校通過開設理論學習園地、開展知識競賽、辦板報、豎展板、布櫥窗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氛圍。針對“95后學員”熱衷新媒體的特點,學校在用好校報、電視、廣播、政工網(wǎng)絡、LED大屏幕等現(xiàn)代傳媒的基礎上,加強新媒體的運用,及時更新“海工大”公眾號,推出內(nèi)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專題知識,增強學員學習興趣和效果,使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像陽光雨露浸潤官兵心田,打牢學員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基。學校建成了以“愛海軍、愛海工、愛專業(yè)、愛崗位”為主題的學員隊走廊文化,以“核心價值觀”“戰(zhàn)斗精神”“名師垂范”“學子風采”為主題的燈箱文化,以“衡陽搶險英雄群體”“抗洪搶險英雄群體”等英模雕塑群為標志的英雄文化,以兵器廣場、渡海登島、心理訓練場等為標志的廣場文化,讓學員時刻處于“學為戰(zhàn)、練為戰(zhàn)”的濃厚文化氛圍中,激發(fā)學員學習成才、獻身海軍、報效國家的動力。

      (作者:沙成錄,系海軍工程大學政治委員)

    (責編:宋鶴立、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