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戈壁青春,能量無限

    華能吐魯番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王美樂

    2018年07月16日13: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是戈壁灘上的一名風電人。我從小時候就知道《人民日報》,但那時候并不理解“人民日報”這四個字的含義。直到參加工作,才真正的接觸到這份充滿正能量的報紙,開始了我和《人民日報》相約的故事。

    我和《人民日報》結緣是通過《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夜讀文章。她讓我在最低沉,最消極,最浮躁的時候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堅持到底的動力。2015年,大學畢業后我來到了華能白楊河風電場,成為了一名風力發電機的檢修員。我們風場就在小草湖三十里風區,一個曾被大風吹翻火車的地方。第一次來到這片幾乎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上,對新事物的好奇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我沒意識到惡劣的工作環境將會給我的心理帶來巨大的挑戰。因為是風力發電,大部分時間我都呆在戈壁灘上,守護著我們的165臺風機,守護著我們的輸變電設備……

    每天我的工作就是爬風機、修風機、巡箱變、整理資料,每天看到的就是遍地碎砂石的戈壁灘和那幾張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臉。隨著工作的時間越來越久,內心從剛開始沖勁十足到日漸麻木,工作枯燥的讓人乏味,每天自己就像一個擰上發條的機器一樣重復著工作,有時候在戈壁灘上看到一只蜥蜴,大家都能追著跑上好幾十米。我看不到工作的意義,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甚至能看到五年、十年后自己是什么樣的狀態。我覺的自己變得"油"了,浮躁了,也厭倦了。

    我的心不再平靜。我時常在想 ,當初自己怎么就選了這個鬼地方?自己還要在這兒呆多久?在這樣的環境工作,我到底為了什么?越厭倦,越掙扎。我要逃離這個地方,要回歸平常人的生活,要到離家近的地方工作。辭職信寫好了,給要好的同學一一打了電話說“我馬上就要回家了,不想在新疆呆了……!

    一天晚上,同學給我分享了一篇《人民日報》夜讀文章《所有的厭倦,都是因為停止了成長》,我看到有一句話這樣寫到“哪有什么所謂的厭倦,可能是你停止了成長而已……。”那一刻,我的心瞬間就像被電擊了一樣,心中一片茫然。是呀,從來沒有無趣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對生活不再熱愛的你。在“走”與“留”的問題上,我猶豫了……那段時間,每天晚上我都會聽夜讀文章,在一篇篇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里,我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自己。要改變,無論什么樣的環境,什么工作,都需要我們用心熱愛,盡心去做,厭倦不是逃避的借口。

    后來,我努力去改變自己,讓每天自己緊張起來,我不愿再厭倦下去了,F在每當看到自己修好的風機轉起來,內心很欣慰,風機轉了,就意味著又能發電了,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參與,更重要的是又能給公司創造價值,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每一天的付出都有收獲,我重新找回了在戈壁灘工作的意義——戈壁青春,能量無限。

    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摞《人民日報》送到我們風電場。除了《人民日報》客戶端,我又多了一個愛好,就是閑暇之余看會兒報紙,關心國家大事,也看我們的身邊事。我與《人民日報》更親近了,從這半米見方的報紙上,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堅定步伐,我們也感受到了我們社會在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挺進的更新變化。

    每天早上我都會打開《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看新聞早班車,了解國內外最新的新聞信息。有時看到《人民日報》推送的普通人的感人故事,讀著讀著眼角發酸,內心溫暖。《人民日報》不僅關心“國事”,更關心普通人的“家事”,正是有無數個感人的“家事”,才讓我們這個社會充滿溫暖,匯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人民日報》七十歲了!但她還年輕,她有無窮正能量激勵著千千萬萬個讀者,她永遠是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航燈。衷心祝愿《人民日報》生日快樂,永遠充滿朝氣,充滿銳氣。

    (責編:黃瑾、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