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g60kg"></code>
  • <li id="g60kg"></li>
    <li id="g60kg"></li>
    <center id="g60kg"></center>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黑龍江省鶴崗市向陽區:“五色向陽”映黨旗 區域黨建煥新彩

    中共鶴崗市向陽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0日09: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2017年9月,全國基層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為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增強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服務,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使人民群眾更加自覺地熱愛黨、跟黨走。此次會議后,全國各地進一步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把城市黨建一步步推向深處。

    城市黨建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也是黨強化城市管理、突出政治引領、服務城市居民的核心。面對新時期城市的新變化,黑龍江省鶴崗市向陽區帶領下轄的各街工委、各社區在不斷探索、實踐、積累經驗,不斷加快城市基層黨建前進的步伐,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好路子。

    向陽區是鶴崗市中心城區,也是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下轄5個街道黨工委、15個社區,黨員2650人。區域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集聚,城市建設起步較早,全市黨政人才、商業精英居住密集程度較高,轄區具有城市建設規范,轄區單位聚集,居民素質較高,思想覺悟較好,黨員人才較多的自然優勢。針對這一優勢向陽區突出政治引領、強化城市管理、增強區域共建、優化群眾服務,圍繞鶴崗市黨建“創新提質”工程,注重提質創新,抓基礎、強功能、搭平臺、重融合、促發展,全面深入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二、做法與經過

    “獨木難林,一花不春”,區域化黨建就要集“百家”力,展“百家”長,解“百家”事。但俗話又說“家家都有自己的經”,如何能夠結合轄區實際,在共駐共建中發揮最大力量,需要去創新、實踐。向陽區在總結以往黨建經驗的基礎上,認真思考這一問題,在抓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以“一點一品牌、一處一特色”為理念,讓每個街道社區都能依據自身特點,找準切入點,創新載體,一批重心不移、軌道不偏、切合實際、特色鮮明、相輔相成的城市基層黨建品牌逐步形成,充分體現了區域統籌,共建共促的工作理念,有效推進了街道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共建共享,為向陽區城市基層黨建三級聯動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五個街道五種“顏色”,繪就向陽區城市基層黨建多彩篇章。

    (一)南翼黨建“3+3”,構建社區新格局

    南翼街工委結合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堅持以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社區黨小組為加強城市黨建的中軸線,強化縱向管理,分層實施擴面,積極探索“街道黨工委+駐區單位、社區黨組織+社會組織、特色黨小組+志愿服務隊”的黨建“3+3”工作格局。形成了縱向共動,橫向互補的黨建工作機制。

    “街道黨工委+駐區單位”:南翼街工委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為目標,倡議成立了以街道黨工委牽頭、個駐區單位參與的黨建工作聯席會,制定了月“輪值”聯系制度,在實現黨建工作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為各單位加強聯絡,攜手共建,共謀發展提供平臺,以黨建引領融合。利用黨建聯席會這個平臺,實行大事聯系,涉及區域性的大事、各單位存在的難事、群眾普遍關心的民事進行協商,集區域之力,匯區域之智,辦區域之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社區黨組織+社會團體”:打造社區平臺作為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南翼區域新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的社區活動中心,實現了集學習辦公、服務群眾、文體活動、社區矯正、圖書閱覽為一體的社區陣地和場所,為社會組織、社工進入社區夯實了基礎。針對社會志愿者不斷涌現的實際情況,街工委和社區堅持正面引導,逐漸約束規范,逐步組織管理的原則,積極孵化新的社會組織,先后成立了鶴崗市義工聯盟、雷鋒愛心小分隊、愛心車隊、紅十字志愿者服務隊、君銘霞幼教等社會組織,服務對象面向全市,不僅傳遞了社會正能量,而且彌補了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

    “特色黨小組+志愿者服務隊”:根據黨員的特點特長,堅持合理劃分、組團服務,通過成立文化娛樂黨小組、互助共建黨小組、物業服務黨小組、環境美化黨小組等各類特色黨小組,發揮了黨小組在社區工作中排頭和尖兵的作用,帶動了社區整體工作,催生了黨員服務群眾的內生動力,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核心力。同時,動員黨員和志愿者參與社區管理、服務社區群眾,成立了治安巡邏、環境清掃、家電維修、扶貧濟困、家政服務、日間照料等志愿者服務隊,并下發了群眾需求聯系卡,實行了“菜單式”服務。志愿服務和特色黨小組相互配合,優化了社區的服務功能,成為了服務社區、服務群眾的主力軍。

    (二)光明黨員“能人”庫,引領黨員新服務

    光明街道黨工委堅持從大局入手,從小處著眼,開展了服務群眾“黨員能人庫”活動,為轄區黨員“能人”建立了臺賬。在此基礎上,根據黨員的特長特點,分類成立各具特色的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形成了“個性+群體”,“常態+訂單”的服務網絡。

    挖掘黨員人才,建立“能人”臺賬:黨員能人庫,是指發揮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把轄區內具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和主動愿意參與社區活動黨員和群眾組織起來,參加社區活動、參與社區管理,促進社區工作和服務水平的提升。街道社區通過抓調查,摸清實底;抓組建,建立臺賬;抓延伸,充實力量,形成了以社區在籍、在職黨員為骨干,以轄區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補充,包含部分熱心社區工作群眾的服務力量,為開展黨員“能人”庫活動奠定了基礎。

    發揮“能人”特長,組建服務隊伍:在組建黨員“能人”庫后,為提高服務質量,擴大社會影響,街工委注重發揮團隊的力量,采取抱團取暖,攥拳發力的辦法,根據每名黨員的特點特長,對黨員“能人”庫的所有黨員進行了梳理分類,先后成立15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服務隊有隊徽、有隊旗,有隊長,管理更規范,運轉更流暢。在服務群眾中,他們有分有合,互相配合,特點更突出,作用更明顯,較好地發揮了團隊的優勢,促進了服務質量的提升。

    依托群眾需求,開展轄區服務:建立黨員“能人”庫,組建服務團隊,目的就是要調動社區黨員的力量,以社區黨員組成的多元化來滿足社區群眾需求的多樣化。通過下發服務聯系卡,設立服務熱線,重點圍繞醫療義診、幫忙代辦、家電維修、扶貧解困、課外輔導、群眾娛樂、環境美化、政策宣講等8個方面,開展了“訂單式”服務,真正做到群眾哪里有需求,黨員就服務到哪里。

    (三)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堡壘

    向陽區紅軍街工委所轄區域地處中心,是我市建成較早,功能比較完備的中心地域之一。1945年8月,延安醫科大學搬遷至此,利用日偽撤離后的社宅成立了中國醫科大學;延安電影團和偽滿洲國“滿映”株式會社1945年11月搬遷興山成立了“東影”,創造中國電影事業的“八個第一”。此外,原鶴礦集團總醫院曾是東北民主聯軍后方第九醫院的所在地,現兒童公園蘇聯紅軍紀念碑也承載中蘇友誼的革命歷史。

    作為承載紅色文化,見證百年鶴崗的紅色老區,紅軍街工委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新時代紅軍精神,開展“紅色行動”,培養“紅色細胞”,打造“紅色堡壘”,締結“紅色聯盟”。開展“紅色行動”。以踐行黨的宗旨為核心,以黨員志愿者服務為重點,全面開展以“尊老幫殘助學扶貧”為主要內容的為民服務活動,讓群眾在服務中喚醒紅色記憶,得到紅色體驗。培養“紅色細胞”。以打造紅色黨小組為途徑,延伸黨的觸角,努力實現黨的工作的全覆蓋。打造“紅色堡壘”。通過強化紅色教育,提高黨性修養,解決群眾困難,使社區真正成為群眾信得過、過得硬的堅強堡壘。締結“紅色聯盟”。實施黨建聯席會制度,聯合45家駐區單位成立黨建聯席會,發揮和調動轄區內一切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力量,形成區域共建、互幫互助紅色聯盟。

    (四)打造活力北山,建設紅色家園

    黨建引領紅色北山:按照市委提出的黨建“創新提質”工程要求,結合黨建實際情況,街工委和社區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把突出紅色教育,提高服務水平作為做好群眾工作的切入點,全面實施了打造“紅色頭雁”、激活“紅色細胞”、建設“紅色隊伍”的基層黨建“三部曲”。逐步形成了以黨建引領、建設紅色“家”園的黨建紅色理念。打造“紅色頭雁”。重點培養一批群眾信得過、服務有本領、治理有辦法的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激活紅色細胞。多年來,北山社區始終把抓好黨建工作作為第一任務,不斷強化黨的組織建設。黨支部由以往的委組劃分改為以小區劃分,黨組織的設置更加合理,同時,社區還在每個支部甚至是黨小組建立了微信群,黨員活動陣地向互聯網延伸。建強紅色隊伍。為了充分發揮全體黨員的作用,社區黨委搭建了“兩會兩隊”紅色隊伍體系。“兩會”即區域共建的“黨建聯席會”和區域自治的“黨員議事會”。

    區域融合共建北山:北山地區屬于城市改造后的新建社區,僅靠社區自身的力量在服務群眾上還顯得力不從心。為此,北街街工委從黨建引領融合、共駐共建共享入手,積極打造區域化的黨建格局,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組建黨建聯席會后,進一步打造攜手共建工作局面,與駐區單位在黨建工作和服務群眾上,開展了以“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認領”為主要內容的共建活動,為社區服務群眾,共謀發展提供了平臺。充分利用聯席會議平臺,集區域之力,匯區域之智,辦區域之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實現了過去由“分散作戰”向“家園共建”的轉變。開展聯建聯創,立足社區實際,圍繞社區需求,積極挖掘駐區單位資源,努力探索共駐共建、不駐也建的新思路,全面開展了黨建聯建、服務聯辦、治安聯防、環境聯抓、活動聯搞的“五聯”共創活動,取得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良好局面。

    (五)統籌轄區資源,創建“紅細胞踐行社”

    在落實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勝利街工委組建了“紅細胞踐行社”,旨在構建以黨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伍,使黨員像血液中的紅細胞一樣,發揮輸送氧氣的功能。其主要任務是結合群眾水暖氣及家電、文化等具體需求,按照組織所需、黨員所愿、群眾所盼和就近就便的原則,成立民調、環衛、維修、救助、保健以及文體等6類18支紅細胞志愿者服務隊,通過紅細胞踐行社的開展,把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體現得更加形象具體,大到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小到幫扶困難群體,能夠為基層群眾切實解決難題,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片天的目的。這些由黨員牽頭成立的服務組織,為群眾實實在在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真正解決了為群眾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除此以外,街工委還通過與市區兩級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密切協作,為居民提供了用工培訓、技能培訓、烹飪美發、月嫂、托老、家政服務等多種服務渠道,盡最大可能滿足居民訴求。各個社區黨總支分別依托轄區學校、醫院、法律服務所、家政服務等中介機構,聯合推出了健康咨詢、法律咨詢、心理輔導、家政服務、環境衛生、水電維修等20余項服務項目,進一步拓寬了服務渠道,豐富了服務內容。

    三、成效與反響

    1.提高統籌站位頂層領導不斷強化。重點從強化區委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以區域化黨建為方向,完善和健全全區基層黨建工作領導機構,形成了市委領導,區委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并以此為依托,建立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的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全面覆蓋、縱橫交錯、有聲有形、可見可抓的工作抓手和組織體系。

    2.開展雙向聯系工作任務更加明確。以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為龍頭,組織聯系會議成員單位,以提供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為主要內容,通過開閘區域黨建基本信息排查,并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本著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工作互動的原則,開展“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認領”活動,促進黨建工作的交流融合。

    3.形成工作機制黨建制度更加完善。堅持“區域共謀發展,大事邀約相商”的聯系制,建立和完善了各級黨建聯席會議的各項制度,通過定期聯系商議,落實市委加強基層黨建的各項規定,完善了各單位基層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逐步形成了基層黨建區域跟蹤、督促檢查、互助互建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

    4.街道社區的功能不斷加強。重點加強了政治功能、服務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建設。其中在政治功能上,在強化黨的業務培訓,保證了“三會一課”等黨的基本制度執行落實的基礎上,強化街道社區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培訓。通過他們的思想提高,一言一行,真正把黨的大政方針,組織的主張意圖轉化為群眾的實際行動。在服務功能上,借助黨建聯席會的平臺,整合區域內各類服務資源,特別是黨員志愿者和在職黨員的資源,通過搭建綜合性便民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社區家的感覺。在管理功能上,發揮街道社區的核心和主導作用,推動社區、網格、業主委會成員的交叉任職,幫助居民解決困難,引導居民遵章守約,實現服務和管理的雙贏。

    5.黨建基礎工作不斷強化。抓好聯系會議制度,實現互助互動格局,促進了黨小組領導和網格化管理的融合,使黨的觸角和覆蓋得到延伸。在整合社區力量和建設社區陣地上實現了突破,針對社區距離近、服務范圍交叉的實際,對現有社區實行合并整合,實現領導力量、工作力量、服務力量的提升。在社區陣地建設上,2000平方米以上的場所1處,1000平方米以上的3處,使向陽區社區建設水平全面得到攀升。

    四、經驗與啟示

    1.向陽區深刻領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以及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城市基層黨建的新變化、新情況和新挑戰。以服務群眾為最終追求,結合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之間共駐共建、互利共贏的根本關系,堅持“突出特色、抓好示范,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不斷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增強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服務,讓向陽黨建煥發新的活力。

    2.黨建工作的覆蓋,要跟隨黨員和群眾的腳步,哪里有黨員、哪里就要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要開展黨建工作,因此,要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向陽區在區域化黨建中,以“大黨建”、“大工委”為理念,建強市委、區委、街工委、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體系,建立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堡壘、社區全體黨員為依托、轄區各黨組織為主力、社會團體和志愿團隊為助力的區域性黨建工作格局,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3.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是抓好城市基層黨建的兩個關鍵。向陽區統籌推進城市黨建與機關黨建、“兩新”黨建等有機融合,將觸角延伸到黨建各個領域,發揮不同黨建領域的優勢,也相互補充黨建短板。同時,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和創新工作方式和載體,不斷完善各項制度,為城市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做出了有益的創新實踐,轉化積累成功經驗,促進城市基層黨建不斷向前發展。

    五、探討與評論

    如今,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結構趨于多元,群眾利益訴求復雜多樣,信息傳播方式深刻變化,城市基層黨建也將隨之不斷深入發展,我們都在探索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通過近年來的時間,我們在打造大黨建格局,構建基層黨建的“共同體”上持續發力,將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連起來,形成推動城市基層黨建的“動力軸心”,再通過實施“大工委”“大黨委”制,落實街道社區管理責任,實現“上下聯動、條塊融合、街社兜底”。規劃已成,藍圖繪就,做有力度的黨建、有溫度的黨建,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基層群眾。隨著黨建的“紅色領航”,“紅色驅動”,城市發展前景會更加廣闊,人民生活會更加美好。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