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神縣委組織部
2019年10月16日10: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提出了要“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2018年以來,青神縣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探索跨村聯建黨組織,以組織振興作為引領鄉村振興的“先手棋”“牛鼻子”,牢固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地位,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服務群眾、推動發展、構建和諧的堅強堡壘。
一、背景和動因
(一)提升基層黨建水平,需要強村帶弱村。受資源稟賦、區位條件、項目支持和帶頭人等因素影響,農村各行政村之間在產業發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公共服務能力、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現象。往往經濟較弱的村,基層黨組織也存在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主要原因是,大量青壯年外出謀生,書記年齡較大、學歷較低,工作進取心不強、創新意識不足,黨員隊伍凝聚力不強,同時缺乏能“挑大梁”的成熟型后備力量。這樣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迫切需要班子戰斗力強、綜合實力強、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黨組織幫帶共建。
(二)推動農村產業發展,需要黨組織更堅強有力。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的加速,城鄉統籌發展的推進,以行政區劃設置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不再適應新形勢。目前,青神縣有椪柑、竹兩大特色主導產業,但總體上以小農經營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同時存在發展新型農業用地緊張、“農業+”式融合發展布局缺乏遠景規劃、農業投資項目落地梗阻較多等問題。群眾需要在權責更集中的黨組織帶領下,有效解決產業選擇、項目爭取、技術服務、產銷對接、利益聯結等問題,優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更好的產業,賣出更優品質的農產品,獲得更豐厚的利潤。
(三)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需要形成區域共同體。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鄉村建設規劃、人居環境整治、民生服務保障等公共事務往往涉及多個區域、多個行政村,而以建制村為單位的傳統封閉式管理模式不能有效適應跨區域事務。構建簡約高效鄉村治理體系,需要各村黨組織跨聯共建“龍頭”黨組織,打造區域黨建共同體,組建專業功能型黨支部,有力引領專合社、集體經濟組織、群團組織等,構建“一核引領、多主體參與、多層次支撐、多領域合作”的鄉村區域性治理機制。
基于以上情況,青神縣在廣泛調研、深入論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探索跨村聯建黨組織,推動組織聯建、人才聯動和發展聯推有機融合。
二、主要做法
(一)組織聯建,鍛造“一核引領”主筋骨。建立“一體雙翼”組織架構。在保持建制村黨支部功能格局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經濟相通、治理相融的原則,堅持中心強村帶周邊弱村,分別以白果鄉甘家溝村為中心,聯合白云村、壇罐窯村組建椪香黨委;以瑞峰鎮天池村為中心,聯合尖山村組建天山竹海黨委;并根據優勢產業發展基礎及規劃,新建種植、營銷、旅游等產業黨支部。聯村黨委下轄原村黨支部和產業黨支部。構建“1+2”領導體制。從省優秀共產黨員、農技骨干、優秀村干部中選拔14人進入聯村黨委班子,精選種植能手、營銷達人、鄉村規劃人才等擔任產業黨支部書記。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村黨支部和產業黨支部分線領導”體制,分別明確工作職責,堅持聯村黨委統攬區域各項事務,村黨支部引領村域各項公共事業,產業黨支部引領聯建區域產業發展,形成“權責明晰、配合有力、協調高效”的工作格局。推行“三雙一體”運行機制。實行“雙線議事一體決策、雙向履職一體考核、雙重保障一體發展”的“三雙一體”運行機制,按照民主提議、民主審議、民主表決“三步法”,村級發展和產業發展重大事務分別由村黨支部和產業黨支部分線提議、審議,經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后,報聯村黨委審核;村黨支部和產業黨支部履行主責、相互配合,年底聯村黨委統一測評考核;縣委、鄉鎮黨委匹配人才、工作經費、項目資金等,由聯村黨委統籌調配使用發放。
(二)人才聯動,打造“三量并進”生力軍。實施“歸雁興村工程”,做大人才增量。深入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構建回引、培育和選用“三大體系”,以項目為抓手,因地制宜制定包裝萬畝標準果園、萬畝雷竹基地、萬只生態林下雞“三萬”發展項目,并且打捆借力鄰鄉的“竹藝水鄉田園綜合體”“岷江生態農旅融合”等項目,回引100余名善經營、懂技術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治村,引導投資近3000萬元,創辦木言蘭舍、金水灣度假村、扯金山生態農業公司等經濟實體16個,培養發展農民工黨員 37名,優選儲備農民工后備力量22名,選拔任用農民工干部26名。實施“民星培育計劃”,做優人才存量。立足竹和椪柑產業,開展名師、名醫、名匠、名家等“本土菁才”9大培育行動,分類明確人才標準,設定技術指導員、調解服務員、政策宣傳員等崗位,實崗鍛煉185名本土人才,并建立“優先推薦參加上級知識技能培訓、優先列為后備力量、優先吸收進黨委或支部班子、優先推薦參選代表委員、優先政策傾斜鼓勵創業”“五優激勵”機制,將121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村合作社帶頭人入庫縣人才庫,推薦市縣黨代表、人大代表8人,培育“土專家”73人、新型職業農民128人,評選出“椪柑大王”“紅色電商達人”“鄉村女領頭雁”12名,1名本土人才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實施“合伙人引進計劃”,做實人才變量。順暢智力、資金、技術、管理下鄉通道,提供資源項目優先開發權、農資定點采購、優質農產品定點銷售、糾紛化解擔保等優厚條件,面向縣內外企業家、創業者和專家學者等各類人才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柔性引進中柑所、中農大、省農科院等專家18人,招引四川省眉山益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瘋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5家,以投資入股、技術服務等形式,共同發展觀光體驗農業、大數據農業等新業態項目3個。
(三)發展聯推,打造“三品提升”共同體。產業共興,提升產品品質。以提升椪柑、竹、林下雞等生態農產品品質為目標,推行黨委班子包聯組、黨員能人包聯戶,創設規范栽培、綠色防控、品控服務等特色黨小組,設立“黨員先鋒崗”307個,打造黨建特色產業富民示范項目18個,引領7653名村民跟著組織走、盯著市場干,覆蓋栽培、綠色防控、留樹保鮮等技術走在全省、全市前列。通過黨組織領富、黨員帶富、能人幫富,2018年,聯建村域群眾人均增收4000元。利益共享,提升產業品牌。以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推進特色產業品牌建設,探索集體資源資產股份量化合作,完善多元化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大力解決生產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營銷方式落后等問題。成立椪香園產業協會、天池農業綜合服務公司、尖山竹片加工廠等集體經濟組織,以“黨委+協會+公司+農戶”模式,找準利益結合點,通過“農產品加工創收、對外服務增收、農資統采返點穩收、銷售提成助收”,實現集體經濟收益30.2萬元,幫助農戶降低竹、椪柑種植成本1300元/畝,竹制品、椪柑等產品遠銷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30余個國家。基層共治,提升鄉村品味。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動公共服務政策、設施等向中心村聚集,依托白果鄉甘家溝村、瑞峰鎮天池村的村級陣地,打造椪香園、竹海黨群服務中心。堅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每20-30戶劃為1個網格,由骨干黨員擔任“網格長”,落實“戶戶見面”群眾工作機制,做到“就學必扶、重病必幫、困難必助”,推行“三心積分制”,引導黨員群眾紅心向黨、橙心為民、綠心護村;建立“一核雙軸四聯”聯動治理體系,堅持以聯村黨委為核心,以村黨支部和產業黨支部為主軸,發動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群團組織聯動參與,制定椪香、竹海和農家樂自律公約等制度。
三、工作成效
(一)織緊組織體系“一張網”,拓寬發展空間。各村黨支部緊緊圍繞聯村黨委開展工作,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由“各唱各的調”轉變為“共唱一個調”,堅持區域發展一體規劃、基礎建設一體實施、公共服務一體推動、產業集群一體布局,爭取四川彩虹制藥公司中藥材種植試點、冷鏈凍庫建設等項目6個,協調土地512畝、化解糾紛130余起推動域內岷東大道工程順利建成。整合區域內零散協會、企業等黨組織資源,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原則,吸納農產品種養殖、電商營銷、鄉村旅游規劃等132名黨員人才進入功能不同的產業黨支部,專注發展特色農產品種養殖、銷售和鄉村體驗旅游等產業,建設標準果園、竹園13個,發展農家樂、民宿15家,與化肥研發公司合作生產專用化肥,打響椪香果、小吳土雞、竹鄉人等特色農產品品牌。青神縣探索跨村聯建黨組織工作先后接受眉山市政協、雅安市天全縣政協、樂山市犍為縣委組織部、宜賓市翠屏區王場鎮黨委等各級領導調研考察。
(二)凝聚人才興村“一條心”,賦能鄉村振興。吸納17名優秀返鄉農民工進入聯村黨委和產業黨支部任職,提高待遇,聯村黨委班子成員參照農村社區干部標準落實待遇,產業黨支部班子參照村干部標準落實待遇,切實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打造“鄉村能人工作室”,動員老黨員、老干部、致富能手、企業負責人、在外務工經商成功人士等30余人組成“鄉村振興理事會”,每半年召開能人座談會,收集打造景觀節點、規范農家樂管理等助村發展建議意見19條,開發青神紅、中巖果等農產品新品種3個,開拓家樂福、重慶永輝超市等農產品銷售渠道3條。建立人才結對幫帶機制,引導各類人才與貧困群眾結成幫帶對子,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幫助宣傳、免費農資供應等服務,讓群眾從砍樹賣林到種林護綠,從吃“資源飯”到吃“產業飯”“生態飯”,推動5個村順利脫貧摘帽,涌現出白果鄉壇罐窯村村民彭鴻旗從貧困戶轉變為創業急先鋒并進入聯村黨委班子帶領群眾共走致富路等典型人物。
(三)擰緊紅色力量“一股繩”,推進基層治理。結合“黨群集中活動日”,聯村黨委每月固定1日為“書記實績比武日”,各村黨支部、產業黨支部書記上臺公開述,黨員群眾現場評,參與率達到90%以上。同時,在聯村黨委指導下,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進一步規范村組干部大會、黨員大會、村民大會、社員大會等,建立議題報備制,嚴格控制會議數量,提高會議質量,切實解決農村會議“人找不到、話沒人聽、事管不了”的問題。縣委、鄉鎮黨委每年為每個聯村黨委分別配備30萬元工作運行經費,并整合各村的黨建工作經費、服務群眾專項工作經費、項目資金等,發揮資源整合優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斷頭路打通等,集中力量綠化活動廣場2700平方米、硬化綠化村道9.3公里,設立“流動保潔員”崗位,節約保潔經費近4萬元,有效解決村界交接處的衛生盲點等問題。
四、實踐啟示
(一)必須因時優化設置黨組織,才能把準方向、走對路子。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對農村各項工作的全方位、全過程領導。新時代,村級黨組織工作任務、工作對象發生了深刻變化,群眾需求從吃飽穿暖轉變為發展好產業、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基層黨組織要根據農村工作不同時期的特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打破區域、行政等界限,有針對性的優化黨組織設置,強化政治引領和服務功能,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
(二)必須發揮能人帶動作用,才能增強活力、激發動力。在知識、技術、產業等創新不斷加速的時代,人才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資源要活用,也要用活。跨村聯建黨組織以強有力的政治引領力,搭建鄉村能人干事創業大舞臺,讓有發展思路、有致富本領、有治村方法、有敢闖精神、有桑梓情懷的能人回流、下鄉、扎根,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三)必須吸納多元主體參與,才能一體發展、協同治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在農村生產生活的群眾不再是單純的農民,越來越多的企業、創業者、社會組織聚焦在農村,努力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中大展身手。而以家庭、家族為單位的傳統鄉村治理方式不再適應實際需要。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必須加強多元利益關系的協調和引導,發揮多元主體作用,整合協調各類資源、搭建便利的參與平臺,才能促進鄉村融合、提升治理實效。
五、探討評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關鍵最重要的地方在農村,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也在農村。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將模式創新作為基礎,在嚴格遵循黨章規定基層黨組織設置原則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地緣、趣緣、業緣黨組織;要將功能拓展作為關鍵,根據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增強政治功能,不斷在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拓展服務功能;要將方法改進作為重點,按照“鞏固基礎,利于發展,便于協調”的原則,改進農村工作方式方法,健全完善農村工作機制,建立起有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組織領導體系和服務體系,推動全面“決勝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