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清真街道辦事處
2019年10月18日08: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基本概況
清真街道地處通遼市科爾沁區城區中心地段,轄區總面積3.48平方公里,居民27995戶、57955口人,企事業單位1037家,黨建聯建單位27家。街道黨工委下設9個社區黨支部,現有直管黨員671名。9個社區辦公活動場所面積均達標,其中面積在1000平以上的,有5個。
二、背景起因
隨著城市建設開發和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實施,清真街道街容街貌發生了較大變化,相繼形成了牛街、萬達廣場、萬達步行街、百花新城小區等大型商貿綜合體和大型社區,城市中心地位逐漸顯現,但轄區黨建工作如何更好服務發展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轄區非公經濟蓬勃發展,非公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逐漸增多,黨組織結構和人員發生了明顯變化,黨組織工作面和覆蓋面不夠;街道社區黨組織和轄區企事業黨建資源整合不到位,還存在運行體制不順暢和“單兵作戰”現象等等,城市街道治理有關各方沒有形成合力。清真街道結合實際著眼于新業態、新要求、新形勢,探索出了以引領、融合、集聚、創新為理念的“黨建共同體”,開創黨建工作、經濟發展、綜合治理、服務群眾“四融合”的城市黨建工作新格局。
三、主要做法
以新視野和思路謀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群眾,努力把社區建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黨建工作聯抓,推動“各自為戰”向“共同奮戰”轉變。分類推進解決居民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新興領域組織覆蓋空白點問題,集中開展“覆蓋攻堅活動”,推動具備條件的“兩新”組織建立起黨組織,先后組建七個新興黨組織。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作用,把不具備組建黨組織條件不企業中的黨員納入網格黨小組中實行兜底覆蓋,消除黨員管理盲點。對較大個私企業派駐黨建指導員,確保黨的工作全覆蓋。街道9個社區與27家共駐共建單位簽訂協議書,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在區域內建立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兩新’黨組織-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組織體系,所有力量有機結合,織密縱橫交錯的街道基層黨建“一張網”,形成轄區全體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性黨建工作新格局;同時成立黨建共建領導小組,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由駐區單位與包聯單位、社區等共同組成,共抓基層黨建,共商區域發展。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的統籌協調作用,定期召開黨建工作聯席會,把轄區各類黨組織負責人吸納進來,做到“一會一主題,一事一公開”;組織開展黨建經驗交流會,推進社區、駐區單位和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建立區域黨員微信群,為黨建活動提供學習交流平臺。開展黨員亮身份、黨員服務區、黨員誠信經營戶評選等活動。對轄區小微企業、社會組織等黨建工作實行兜底管理,及時跟進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物業公司等新興領域黨的建設。
(二)組織資源聯享,推動“封閉自有”到“開放共享”的轉變。建設七個陣地。在北苑社區、建工社區建設黨性教育和群眾文化區,在東順社區、新興社區、紅勝社區建設綜合服務區,在東門社區、小街社區建設意識形態引領區、在百花社區、北昌社區建設民族事務管理區;萬達商場:經濟發展引領區;萬達步行街、牛街,創業就業發展區;通遼七中、科爾沁蒙古族中學、施介小學、回民小學:文化教育區,各個區域及單位共建共用。制定三份清單,發揮黨工委統籌協調作用,詳細了解駐區單位、包聯單位和社會組織等各方優勢和合作意向,形成黨建資源清單和服務清單;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針對需求設計黨建實事項目,形成實事項目清單。通過三個清單,使各類黨組織聚集在黨工委周圍,實現互聯互動,合作共贏。統籌整合轄區單位各類公共資源,做到信息共享、陣地共享、文化共享。聯建聯享“黨建陣地、黨建長廊、黨史檔案館、紅色氧吧、先鋒便民廳”等黨員活動場所,目前,轄區共開放活動場所24個,單位廁所27個,市民講堂9個,60多家單位和愛心企業為環衛工人免費提供熱水;整合人力資源,組建“微志愿、紅色小螞蟻、幫幫義工團、暖心小分隊”等志愿服務組織20多支,為居民提供多角度方便快捷的志愿服務;建立“微信聯盟”,將上百家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列入其中,隨時隨地共享包括:用工招聘、商鋪轉招租、合作推廣、商家活動、公益行動等實時信息,通過黨建聯結,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三)經濟發展聯推,推動“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成立清真街道非公經濟商會,選舉騰達集團為會長單位,萬達、鑫達、希望物業等代表公司為副會長單位等48個有代表企業的商業協會組織,在商會班子成員中設立了會員企業融資委員、會員企業用工委員和會員企業科技委員,為會員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開展“進商戶,解難題”活動,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組團走訪服務活動,向企業送政策、送幫助、送信心、送溫暖;建立銀行和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溝通合作機制,協調轄區內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創新服務內容,全方位、多渠道地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與11個鄉鎮蘇木簽訂了協議,采取黨員自愿和組織指定相結合的方式確定“一對一”對象,幫扶困難群眾;與8個鎮蘇木和1個涉農街道進行了城鄉農產品對接,打造“直供基地+電商平臺+社區體驗中心”產銷一體化共贏項目,在北昌社區空余場地建立了永安農貿市場,并拿出10個售賣點免費供困難農民使用,同時在9個社區建立起農產品體驗中心,并采用“互聯網+社區”思路進行銷售與配送,為城市居民與農民提供一個沒有中間商的直產直銷平臺,方便居民的同時促進轄區非公經濟發展。
(四)服務群眾聯做,推動“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開展組織制單、群眾點單、志愿服務隊接單、政府買單、大眾評單等五單服務機制。以黨建為引領,黨群服務站聯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聯630多名直管黨員,打造“幸福互助圈”。開展養老醫療、扶貧幫困、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社區活動、就業指導等多方面的服務。開展在職黨員認領“微心愿”活動,激勵廣大黨員亮身份、做奉獻。打造了愛心超市、東門能量等服務品牌。發揮“黨員能人、黨員義工、先鋒黨員”的作用,向居民群眾廣泛開展便民利民服務。舉辦“健康連心橋”“老來樂”等項目,為轄區老年居民免費體檢227人次;組建合唱團、戲劇團、舞蹈、秧歌、健身操隊組織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尤其是在傳統節日開展文藝匯演、演講朗誦、趣味運動會等;開展民俗手工藝展、書法繪畫展、和諧樓道文化展以及綠地認養等活動;推進“就業幫扶之家”項目,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培訓212人次,尋求就業崗位300余個,幫助120人實現再就業;傾情設立“捐資助學”項目,為103名貧困家庭學子實現求學夢;積極組織“幸福指南”活動,為老舊小區解決健身路徑26個,修復路燈57盞,維修破損路面一萬多延長米,組織商家免費為居民維修家電、理發、問診、心理咨詢共二百余次;開展“愛心送考”“萬達鄰里節”等深入人心的活動30余次,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97件,形成了黨組織引領、黨員服務、商戶參與、群眾共享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使居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提高。
(五)綜合治理聯防,推動“條塊治理”向“協防共治”轉變。堅持“共促和諧、信息互通、區域共治、平安共享”的原則,采取聯誼、聯防、聯調、聯動“四聯”措施,縱深開展街區治理工作。增強群眾法制觀念和安全防范意識,群管群治防盜搶、防火災、防破壞和防其它治安災害事故,組織轄區各物業、志愿者、進社區在職黨員、網格員形成“條塊結合”的共建組織網絡,對各責任區進行聯防巡邏、安全檢查,疏導和調解本責任區內的民間糾紛,解決轄區內治安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共同開展“安全樓院”、“安全文明小區”、“安全單位”等系列創建活動,消除不安定因素,共創安全街區。群策群力地推進掃黑除惡取得新成效,充分發揮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優勢,迅速全面地開展掃黑除惡行動,營造強大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強大聲勢和濃厚氛圍,凝聚掃黑除惡合力,為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攻堅仗加油助力。
四、初步成效
經過一年多來的探索,清真街道打造基層“黨建共同體”工作初見成效,呈現出了“組織互動、活動流通、服務多元、作用明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黨建工作新局面。
一、使傳統封閉系統下的黨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方式得到了有效突破,在機制上最大程度、最深層次地促進了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社區黨建的互動、融合,黨建工作較好地適應了向社會化轉變的新趨勢,各黨建功能體內的各類黨組織依托“黨群互動吧”等微信互動平臺,更廣范圍地拓展了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空間。
二、從分割走向整合實行“硬件資源互用、信息資源互享、人力資源互動”,做強“貫通、整合”的文章,使轄區內的“行政資源、社會資源、黨內資源”打破分割局面,實現了縱橫流通、優勢互補,形成了黨建工作的最大合力,從而更好地服務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群眾,促進和諧。
三、從單一走向多元,實現了黨建服務領域的全覆蓋。依托“黨內關懷互助機制”,對困難黨員實行進行生活、思想與心理幫困;依托民情聯系新機制,通過建立一項星級民情聯系制度、成立一支民情直遞員隊伍、勾畫一張民情聯系網絡圖、制發一張民情聯系卡、設立一本民情聯系手冊、出臺一項民情聯系考核辦法等“六個一”措施,對轄區市民群眾提供無縫化星級服務。依托“服務直通車”機制,通過密切走訪聯系,幫助解決難題,對轄區企事業單位、商務樓宇等提供“無假日”、一條龍服務。
四、從共性走向個性充分尊重黨員權利、黨員意愿和黨員興趣愛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分類教育管理機制,通過開展認領公益崗行動,為退休黨員各盡所能發揮余熱提供了舞臺;通過開展黨員固定活動日行動,使在職黨員找到了“八小時以外”的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場所和領域 ;通過開展“帶頭再就業,帶領再就業”行動,以失業黨員的“現身說法”帶動失業群眾積極再就業勇創業。同時,依托“手機黨課”、“愛心充值站”、“民情有約接待室”等載體和平臺,使轄區黨員突破了組織關系的限制,借助更寬廣的平臺、更豐富的載體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關愛,拓展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活動范圍。
黨建共同體運行一年來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轄區個別市級單位不愿意配合開展工作,個別企事業單位還有抵觸情緒等等,這些困難和問題,還需我們進一步溝通協調,尋找雙方利益共同點,更好的促進黨建共同體運行發展。
五、啟示與思考
一是黨建引領是區域發展的前提。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始終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以“共建共贏”為基礎,準確把握黨建工作和區域發展需求的集合點,集聚各方資源、拓展工作平臺,在服務科學發展中推動黨建工作上水平。
二是城市黨建是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關鍵。城市黨建成效的取得,離不開核心黨組織的思路引領、平臺構建和舉措推動。社區黨組織作為基層工作的承接者、黨的聲音在基層傳達者,應當成為區域資源統籌、區域發展引領、區域組織領導的主體角色,主動肩負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新使命。
三是充分激發社會各類組織的全心參與是開展城市黨建的有效渠道。城市黨建要激發每名黨員、每個成員單位的原動力,引導各類組織把融入區域發展作為內在追求。因此,城市黨建要提升整體效應,必須在目標引領、激勵評價、優化整合等機制上下功夫,通過機制完備、催生內在動力,推動區域發展和黨建實效全面彰顯。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