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09: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他長期從事市場經濟理論研究,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的“常青樹”;在價格改革、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等領域提出許多頗具建設性意義的主張,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作出了突出理論貢獻……他就是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張卓元被授予“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從1954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至今,張卓元一直勤勤懇懇,筆耕不輟。
70年的研究生涯里,張卓元出版專著10部(其中個人獨著3部),主持編寫了《中國經濟學60年》和《新中國經濟學史綱》,出版個人論文集12部,發表論文500多篇,個人著述約300萬字。
中學時,張卓元偶然讀到了蘇聯著名經濟學家列昂節夫的《政治經濟學》,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1950年,高中畢業報考大學時,張卓元選擇了中山大學經濟系。畢業后,他進入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隨后參加了由時任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冶方主持的《社會主義經濟論》的編寫整理工作,開始了對“價值規律”的不懈探求。
1962年,張卓元發表了《對“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的初步探討》一文,對商品社會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能夠實現的前提進行了探討,在學界和社會上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改革開放后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張卓元從認識價值規律的作用出發,逐漸產生以市場化推進價格改革的觀點,與后來堅持穩定地推進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主張邏輯一致、思想一脈相承。
1983年,50歲的張卓元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1993年,他被調到工業經濟研究所當所長。1995年后又轉任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卓元始終把自己的研究和國家發展所需緊密結合起來,將理論的創新扎根于我國經濟建設的實踐,參加了諸多中央文件的起草和決策咨詢工作,對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1987年,在中國經濟體制中期改革方案研討會上,劉國光、張卓元領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提出“穩中求進”的改革思路。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濟發展,充分證明了“穩中求進”的預見性和正確性。
實踐出真知。張卓元認為,做研究,特別是經濟學研究,要更多地從實際出發,找問題、找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研究如此,為師亦如此。對于自己的學生,張卓元也要求他們不能只是囿于書本或是在網上查資料,吸收別人的“間接經驗”,而是要多開展實地調查、多了解真實情況。
“研究改革開放問題,是中國經濟學家的天職,也是我們施展才能、報效祖國的絕好機會。”2013年12月,在榮獲第二屆吳玉章人文社科終身成就獎時,80歲的張卓元說?!斑@個時代為經濟學家的研究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和極為豐富的素材,也為經濟學家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最廣闊的舞臺。”時至今日,91歲的張卓元依然心系國家和人民,時刻關心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問題。
(綜合本報記者吳儲岐和新華社記者孫少龍、王雨蕭報道)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7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